云塞前无路,徐行乃有通。不知转忽间,脚踏最高峰。
我衣湿寒云,我袖飘天风。三茅皆失色,万象归玄同。
玄同夫何如,吾以观无穷。
雨登茅山上宫遂宿道院二首 其一。明代。湛若水。云塞前无路,徐行乃有通。不知转忽间,脚踏最高峰。我衣湿寒云,我袖飘天风。三茅皆失色,万象归玄同。玄同夫何如,吾以观无穷。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湛若水。(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台湾八咏。清代。张宏。激荡飞流白似银,苍茫烟树绝纤尘。舟横两岸楼相对,风正孤帆月一轮。远近行人争渡口,东西归鸟歇鲲身。城头吹角音偏异,还听猿啼酸更辛。
行者智猷求偈之天童。宋代。释绍昙。太白峰前古镜台,没尘埃却惹尘埃。担头颺下烂柴橛,忆佤当堂打破来。
重游蓬壶因呈诸公一笑。元代。卢琦。我来作县已三载,偏爱毗湖春酒香。溪上画桥朝系马,雨中茅屋夜连床。多情黄鸟短长曲,无数桃花浓淡妆。欲学渊明归种柳,不栽桃李满河阳。
郴江百咏并序·乾明寺。宋代。阮阅。寺古僧残丈室空,我来试问老禅翁。直松曲棘都休道,庭下山茶为甚红。
宝玦相逢沟水头,长衢交语路悠悠。西京甲观论新乐,南国丁年说故侯。
春燕归来非大厦,夜乌啼处似延秋。曾闻天乐梨园里,忍听吴歈不泪流。
夏日宴新乐小侯于燕誉堂林若抚徐永存陈开仲诸词人并集 其一。清代。钱谦益。宝玦相逢沟水头,长衢交语路悠悠。西京甲观论新乐,南国丁年说故侯。春燕归来非大厦,夜乌啼处似延秋。曾闻天乐梨园里,忍听吴歈不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