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别子面,千里忆子心。子心既已见,慰我一何深。
送符生士亨还南昌三章 其一。明代。湛若水。十年别子面,千里忆子心。子心既已见,慰我一何深。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湛若水。(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建节后偶作。唐代。杨汝士。抛却弓刀上砌台,上方台榭与云开。山僧见我衣裳窄,知道新从战地来。
勉童良仲入京。元代。吴景奎。东华尘土扑征袍,鞍马驱驰不惮劳。虎豹天关瞻日月,鱼龙入海混风涛。千金台上英游盛,万岁山前王气高。圣主唐虞臣稷契,颂声端拟汉王褒。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十五 竹圃。明代。周瑛。开园种修竹,竹实生何迟。玄云闭白日,凤凰正苦饥。
闻人岭南郊行。明代。朱元璋。极目山云杂晓烟,女萝遥护岭松边。陆行尽服岚霞气,水宿频吞虬蜃涎。晨仰际峰观拥日,暮看临海泊来船。信知百越风尘异,黑发人居不待年。
寄寿汤惕庵先生。明代。陈子升。二十年前出宪时,美髯玄发映清姿。观风只许凛相对,执法敢求深见知。丹陛也曾留汲孺,碧云何异咏休师。莫疑棠荫馀霜雪,今日南岩生紫芝。
得寿仁寿俊二子中涂家书三首 其三。宋代。杨万里。我昔如汝长,壮志在四方。集贤给笔札,秉烛促夜装。平明出门去,振衣不徬徨。先君泫然泣,感我令我伤。先君顾我语,汝行勿断肠。它日汝养子,此悲会身当。老怀追陈迹,心折涕泗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