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三黄生,排闼临清溪。吾爱清溪水,浣此胸中泥。
泥滓消且尽,心月澄光辉。还闻山上泉,灵异天下奇。
朝夕应潮起,其声隐如雷。乃知气机鼓,通窍靡高卑。
此溪何所自?此泉何所为?因悟一本理,共君契玄机。
吾欲卜泉上,相与日追随。
过清溪黄太学生绣绪宸谈异泉之胜作此以为他时往观卜筑之张本。明代。湛若水。吾爱三黄生,排闼临清溪。吾爱清溪水,浣此胸中泥。泥滓消且尽,心月澄光辉。还闻山上泉,灵异天下奇。朝夕应潮起,其声隐如雷。乃知气机鼓,通窍靡高卑。此溪何所自?此泉何所为?因悟一本理,共君契玄机。吾欲卜泉上,相与日追随。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湛若水。(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山楼枕上。宋代。吴潜。山近寒偏早,愁多梦不浓。雅啼半夜月,鹤唳五更风。晓接残灯里,吟成落叶中。尘埃今已厌,懒听上方钟。
昭君出塞。清代。严金清。马上风云鬓上沙,满腔心事付琵琶。君前恩眷终身感,画里形模几笔差。绝域春惊胡地雪,穹庐夜梦汉宫花。中原自古和戎误,青冢荒凉对日斜。
十七夜待月。宋代。虞俦。青天遥望片云无,坐待冰轮出海隅。沆瀣已垂梧叶重,婵娟犹惜桂华孤。夜阑红烛休更秉,春满香醑不用沽。且放虚檐歌缓转,恐惊三匝未栖乌。
得廷实报定山谢事归忆东白仲昭诸先生有作 其五。明代。陈献章。江门春雨忆皇都,个个先生六十馀。必有嘉言告当宁,他年应得史臣书。
寄题三灵山程先生瑞墨阁。宋代。金君卿。翼舒层构倚云霞,日下无雙处士家。千叠灵山横琬琰,八分宸笔动龙蛇。趋庭素业皆黄卷,揭版新诗半碧纱。我倦迷津欲归老,赖君曾为指仙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