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
六月的季节,田中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仓库早已修好等待征敛。
斸(zhú):一作“锄”,大锄,名词用作动词,挖掘。
禾:禾苗,特指稻苗。秀:谷物吐穗扬花。
官家:旧时对官吏、尊贵者及有权势者的尊称,又指对皇帝的称呼。
在唐末的乱世,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而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的形式便是地租。在这样的严酷背景上产生了聂夷中的《田家》一诗,其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
参考资料:
1、俞平伯.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135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并不仅仅是写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万万个农民的家庭,所谓“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正是农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垦的荒地,从耕田写到开荒,简洁有力地刻划出农家一年到头的辛苦,几乎没有空闲可言。十个字具有高度的涵盖力,增加了诗意的典型性,几乎成为封建社会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一句在揭露讽刺的时候,不发议论而重在摆事实,发人深省。“六月禾未秀”不单指庄稼未成熟。按正常的情况,四五月麦苗就该扬花(“秀”),“六月”应已收割而“禾未秀”,当是遇到了旱情,暗示着歉收。而按唐时两税法,六月正是应该交纳夏税的时节,所以“官家已修仓”本身就暗示着对农民劳动成果的窥伺和即将予以剥夺,而这种窥伺出现在“六月禾未秀”之际,更觉意味深长。“禾未秀”而仓“已修”,一“未”一“已”,二字呼应。
题前摄景,洗炼概括,融情入事,其中任何一种手法都可以收到言简意长的效果。而此诗恰当地同时运用这三种手法,艺术效果也就更加显著。
聂夷中,字坦之,河东人,一说为河南人。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代表作有《咏田家》、《田家二首》、《短歌》、《早发邺北经古城》、《杂怨》等,其中以《咏田家》和《田家二首》(其一)流传最广(《田家二首》(其二)后人多认定为李绅的作品,故不提)。...
聂夷中。聂夷中,字坦之,河东人,一说为河南人。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代表作有《咏田家》、《田家二首》、《短歌》、《早发邺北经古城》、《杂怨》等,其中以《咏田家》和《田家二首》(其一)流传最广(《田家二首》(其二)后人多认定为李绅的作品,故不提)。
宿云际寺许顺之将别以诗求教次韵。宋代。朱熹。薄暮投花县,联车入翠微。长林生缺月,永夜照寒扉。情话欣无斁,离怀怅有违。勉哉彊毅力,千里要同归。
安仁楼间晚晴时送默斋伯回星江。宋代。陈宗远。已是悲秋客,那堪送远人。乱山残照惨,落叶晚风频。去恨随帆远,回头转意亲。明朝相忆处,鳞雁达情真。
送吴菊潭游越。清代。丁西湖。春江柳色新,别酒易成醺。自厌久为客,难堪又送君。溪晴沙度鹤,地暖水生兮。若到兰亭上,应须吊右军。
相和歌辞。铜雀台。唐代。王无竞。北登铜雀上,西望青松郭。繐帐空苍苍,陵田纷漠漠。平生事已变,歌吹宛犹昨。长袖拂玉尘,遗情结罗幕。妾怨在朝露,君恩岂中薄。高台奏曲终,曲终泪横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