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雁序见拈花,今又同风结一家。为怜螺髻无遮障,片片如鳞覆綵霞。
寿李云翔 其二。明代。释今无。灵峰雁序见拈花,今又同风结一家。为怜螺髻无遮障,片片如鳞覆綵霞。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释今无。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山斋即事 其二。明代。薛亹。江村曲抱沙流白,阔水长回柏树阴。细柳飞金垂岸尾,小舟载月点波心。高山流水琴中兴,晓露春花雾里深。漫道此间无可乐,光风霁月伴幽襟。
黄君会景伊西上。宋代。王迈。杞梓非凡材,骐騄非凡马。朴樕不入公输门,赏骏岂无伯乐者。龙泉真宝剑,焦尾亦名琴。张华有眼识紫气,子期解听流水音。凡物时为之否泰,横宝在道众所爱。十年读书得一友,送之西征吾意快。梅花馨,雪花明,仙霞直上带云津。别君不作儿女语,万卷诗书早致身。柳绵飞,榆荚舞,软红尘中花如雨。逢君一笑上青楼,破费黄金买金缕。那时君已在瀛洲,而我正为京华游。便教后举入黄甲,早是输君此一筹。
陈总管坐上赠写竹妓二首。宋代。陈造。此君写影道机熟,犹记涪翁诧子舟。谁信红衣万钧笔,拟分此派嗣湖州。
夜行船。宋代。高观国。翦水天风吹醉醒。高楼外、冻云愁凝。袖口香寒,歌喉春暖,不管雁边寒紧。琼屑瑶花飞碎影。应须待、玉田千顷。小约梅英,教吟柳絮,春在绣红鸳锦。
读武侯靖节合集。清代。翁荃。士生三代下,著书日纷纭。武侯与靖节,述作称完人。三聘出草庐,治国兼治军。灭贼志未遂,鞠躬竟忘身。彭泽归去来,耻为二姓臣。甘守西山节,荆轲愿空存。二公重志行,岂惟尚华文。隆中倘未出,悠然乐天真。柴桑苟任事,述祖抒忠纯。易地则皆然,孟子曾有云。吾生千载后,展卷如相亲。梦寤接古贤,心期共探论。还祈志颜尹,望古情弥敦。
延平刘郎中廷信所藏红梅三首 其一。明代。李东阳。美人家住越江城,翠袖红颜最有情。犹是江南无雪地,雪中看得更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