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当正立时,可于此际勉为之。方刚血气堪从义,正富春秋恐及痴。
读尽五车非急着,能移一藏即称奇。个中佛语如金玉,福慧人间讵可知。
寿方大目。明代。释今无。三十年当正立时,可于此际勉为之。方刚血气堪从义,正富春秋恐及痴。读尽五车非急着,能移一藏即称奇。个中佛语如金玉,福慧人间讵可知。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释今无。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纪对南皮尚书语。清代。郑孝胥。尚书顾我言,子适日本归。韩衅初未发,蓄谋非一时。彼族治战具,其端讵难窥。觇国能返报,备豫或不迟。边事坏至此,语次张髯髭。逡巡仰而对,兹意匪所知。颇闻列国法,其制有三师。号为常备者,终岁听指撝。昼惊若赴敌,宵严若交绥。其次曰预备,军行乃登陴。又次为后备,不足则徵之。朝令夕已发,有类脱兔驰。中朝实久弛,文武苟以嬉。寇至纷募兵,械器窳弗治。近如牙山役,浃月遥相持。济师数十请,主者莫肯尸。败我非彼能,灞上真群儿。尚书试熟念,下走徒嘘唏。
有感书赠义军旧书记四首 其三。清代。丘逢甲。凤凰台上望乡关,地老天荒故将閒。自写鄂王词在壁,从头整顿旧河山。
宿王尊师隐居。唐代。于鹄。夜爱云林好,寒天月里行。青牛眠树影,白犬吠猿声。一磬山院静,千灯谿路明。从来此峰客,几个得长生。
各远祸。宋代。徐照。拙鸠巢杉刺棚,曙出昏入俱不鸣。双雏脱壳羽翅生,母来哺餵雏无声。鸠能默默各远祸,一日高飞啄庭果。
七月十四日雨後,毗陵郡圃荷桥上纳凉。宋代。杨万里。荷叶迎风听,荷花过雨看。移床桥上坐,堕我镜中寒。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 其十四。清代。纪昀。逢场作戏又何妨,红粉青娥闹扫妆。仿佛徐娘风韵在,庐陵莫笑老刘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