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代。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
桂子:特指为桂花,本质是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
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等。
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
“零落的桂花花瓣,带着星星点点的露珠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边散落了下来。”多么美好的场景啊!仿佛如人间仙境一般的场景正是出自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七言绝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毫无忧愁。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
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我们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这也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使得诗的节气扑面而来。
如此的好诗,读了心清气爽,也不禁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皮日休。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送郑公北上。明代。王廷陈。离筵开祖道,别驾向神京。飞挽玉程急,驰驱官况轻。处膏元不润,濯水自知清。好为司农道,苍生望缓征。
叠韵答周礼三并柬秦剑青丈。清代。许宝云。水瑟云璈海上来,诗怀特地为君开。未谙卢骆当时体,已负周秦以后才。溟渤何堪侪勺水,岱宗料不薄纤埃。昨宵梦落淮东寺,曲径花田彻夜猜。
偈八首 其一。宋代。释思慧。板韵才终,鼓声三叠。人天交接,龙象回旋。祖佛家风,一时漏泄。
和萧给事元日早朝韵。明代。李东阳。庭燎光分烛影稀,玉阶残雪向春微。千官夜听星辰履,九陛朝悬日月旗。地切丹山闻凤吹,天开黄道见龙飞。海东才子多春兴,一日新诗动琐闱。
赤婴母 其三。明代。邝露。紫阳丹水玉真妃,凤节鸾骖碧落飞。花梦仙裾飘绿羽,杏檐宫语教乌衣。西川悟法藏珠塔,南内传经拥绛绯。闻说赤符今始见,上林朱雁尔同归。
次韵韩伯嘉拟陆龟蒙坐眠行倚食学书吟八题 其五。宋代。周紫芝。平生不识大官馀,小摘时寻雪后蔬。一岁不斋能几日,北山松韭未宜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