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宋代。王安石。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野外的烟气冰冷的雨水令人更加悲伤,泪水浸湿了衣领我都浑然不知。
没有了春风河岸的芦苇依旧碧绿,就好像我当初送你过江的时候一样。
和甫:王安石弟王安礼。龙安:即龙安津,在江宁城西二十里。吴氏女子:王安石的长女,吴安持的妻子。古时女子出嫁后,从夫姓,称某氏。
助人悲:人本已伤别,烟雨荒凉更加重这种悲伤。
春风沙际绿:春风吹拂,沙边草青。
一如:一切都像。汝:吴氏女子。
元丰五年(1082),王安石送弟王安礼赴京任尚书左丞。从熙宁九年(1076)罢相返金陵至是时,王安石已七年未与长女相见,此番送弟,触景生情,更为思念远方的女儿,诗人饱含深情,融情入景,写下这首七绝寄予她,表达了父女之间的骨肉至情。
参考资料:
1、刘逸生.王安石诗选:香港三联出版社,1983:137-138
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也是一位有丰富感情和平凡心的平常人。他这首借送弟兼寄女儿的诗,充分表现了一个兄长、一个父亲对亲人的深厚感情。这首诗实是写给女儿的,是为了送弟的缘故,来到龙安江边,触景生情,想起女儿出嫁时的复杂心情,不由得再次泪下沾衣。封建社会女子出嫁后,与父母的关系就疏远了,骨肉分别,给父亲的心灵是个不小的打击,但孩子的家庭幸福又是父母所期盼的,因而分别时心情十分矛盾复杂。在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很少有父亲如此真实地表露对女儿出嫁的种种无可名状的心态,王安石却深切真实地写出了一个平凡的父亲的心情。
诗的前两句说来到江边送弟,同样的荒烟凉雨,同样的骨肉分离,这种场面又一次经历,怎不让人泪下沾衣。诗人说“泪下”而又“不自知”,正写出了站在江边遥望亲人远去时痴凝的神态,其中感情深厚沉郁。后两句说,除了春风吹绿了沙滩这一点与当年不同,一切都和当年送你出嫁时是一样的让人伤感。而“除却”一句又特巧妙,把春来草绿、凄迷伤情的景色特点反而加强了,风物一如往日,而今亲人却各自东西,心里必会伤怀和感慨。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过邵尧夫先生。宋代。富弼。先生自卫客西畿,乐道安间绝世机。再命初筵终不起,独甘穷巷寂无依。贯穿百代尝探古,吟咏千篇亦造微。珍重相知忽相访,醉和风雨夜深归。
由施秉泛舟抵镇远七首 其六。清代。牛焘。林峦开处秀峰低,水曲山回绕绿畦。道出山阴难接应,舟行过去失曹溪。
宿幽栖寺赠海天上人。明代。皇甫汸。投迹空山夜,皈心此问禅。锡飞辞岳后,杯弃渡江年。花落仙岩近,松深净榻悬。融师双树下,见尔一灯传。
临江仙 喜重晤仰山同志。近现代。钟敬文。石蒜香中重把晤,殷殷恰似初逢。百千情事莽盘胸。话澜纷涌处,日影暗移中。余事诗人编尚在,词坛更策新功。燕飞掠地雨情浓。相期同奋足,青兕振雄风。
内家娇•怀次公大梁。近现代。陈匪石。冉冉斜晖,滔滔逝水,花影雾中重看。书城坐拥,人海深藏,未觉年芳催换。旧顿劫尘渐冷,樊楼夜灯仍烂。问阵鸿、为底凌云作势,频写离怨。放眼。乾坤游子倦。料买醉,河桥畔。有春星零乱。照马上单衣,镜中皱面。缥缈高丘途回,凄凉暮笳声变。定赢得、一曲迷阳,凤兮独自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