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宋代。张元干。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春来春去时光如飞催人老,我怎肯轻易输给年轻人?酒醉之后像少年一样狂放不羁,胡子白了根本没有关系。
头上插着花起身狂舞,要尽情地享受春光。让我们举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让花儿笑人们不懂惜春。
晦:阴历月末。
输:负。
白髭(zī):嘴边的胡子发白了。
管领:主管的意思。
教:使,令。
从词中的词意来看,该词当作于词人晚年。诗人晚年遭逢厄运,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常寄情于山水之间。
参考资料:
1、贺新辉编,全宋词鉴赏辞典 第七卷,中国妇女出版社,,第92页
这首春词是用少女眼光中的暮春景象展现她蹙眉惜春的心态。欧阳炯的《三字令》“春欲尽,日迟迟”一首,从春尽人不归的艺术角度,运笔随意而着重于刻画佳人的无限相思。至于抒发青春难驻,临老伤春的感觉,张先的《天仙子》具有代表性。上片云:“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青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这种时光易逝的送春感触,写得神韵高妙,但词人流露出的情绪却是深沉和忧愁的,有着无穷的感伤。张元干这首词的艺术构思与上两首不同,情调旷达酒脱,可谓别具一格。
首先从词的组织结构来看,词人没有采用上景下情的框架,而紧扣送春留春的主旨,直抒情怀,一气呵成。起句“春来春去催人老”,即写出了作者对春去的内心感应。春来春去,时光匆匆易逝。这对于垂老之人,最容易引起心情的翻腾。张先词的“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所流露的是一种人事纷繁、朱颜易改的感伤情调。这首词中所承接的是“老夫争肯输年少”。词人虽然已是“老夫”,但是心中没有悲感,还具有年青人的活力。正是这种不服老的自在洒脱的襟怀,才能生发出插花起舞、把酒留春的势态,使上下片一气呵成。
其次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张元干晚年遭逢厄运,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常寄情于山水之间,但是壮志依存。诗人投闲的二十余年,并未忘掉中原遗恨,但又是抱着“心存自在天,脚踏安乐地”的旷达情怀。
词中所写“坐中偶书”的感受,似是信手拈来,实是胸襟情怀的真实流露。值得提出的是“醉后少年狂”一句,是借用苏轼《江城子》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趣。而“管领风光处”则是化用白居易《早春晚归》“金谷风光依旧在,无人管领石家春”的诗意。此处与“插花还起舞”相连接,充分体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旷达乐观的风貌。这首词中性灵的流露,具有一种真实、自然之美。
这首自抒情怀的词作,语言朴质自然,明白晓畅。“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语意显露,造句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又不落前人窠臼。这种个性化语言的倾吐,既是时光与生命相撞击产生的火花,又疑聚着词人“坐中”瞬间的真实感受,因而富有自然的风韵。
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张元干。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木犀初发呈张功父又和六首。宋代。杨万里。诗人家在木犀林,万顷湖光一径深。夹路两行森翠盖,西风半夜散麸金。邀宾把酒香浮玉,擘水庖霜脍落砧。掇取仙山入京洛,不妨冷眼看升沉。
淮阴阻风谗风伯。宋代。陈舜俞。滔滔淮水,溢楚之疆。原田其潴,城郭为防。浸以广兮不可涉,浩乎险兮不可航。粤有行者,欲泝其央。编莞为帆,植木为樯。幸飘风以凭乘,遂吾归而徜徉。尔风谓何,不自西北,阻我攸往。维伯是职,悠悠领以偻指,挽夫坐粮而寝餱。伯复不知,天子圣神,以民为忧。闻此方国,常垫横流。分笔舌于严署,咨疮痏于诸侯。有淑使者,仁丰义修。体上所嘱,同辞合谋。今此欲往,会于道周。倡和出话,下民以休。风之不遂,非伯谁尤。上帝可诉,谗言孔庶。将伯是怒,不如风兮命之去。
琼州寄答何不偕 其一。明代。岑徵。两逢春信滞蛮乡,一曲停云入梦长。除却思君无个事,桄榔阴下校医方。
回銮。清代。陈遹声。回銮喜见旧慈容,烂额焦头俱策庸。辨色仍临垂拱殿,伤心怕听景阳钟。已闻大夏通新使,莫向临春问旧踪。今日东朝亲召对,隔帘涕泣说神宗。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四十二。宋代。释绍昙。水洗硬石头,浪打枯杨树,净智庄严功德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