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宋代。许棐。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一个春季没和西湖谋面,怕见外边这花香日暖的春天。窗外的雨应和着我的泪水,挥动着我手中的笔管吐诉情感,心中的思念那么长,信笺却这么短,我怎么能够把话说得完。
懂得我心的只有这雕梁上的春燕,飞来飞去地与我相伴。东风哪会晓得我琵琶声中的忧怨,刮来刮去又把花儿吹落一片。
一春不识西湖面:指整个春天自己都独居房中,未去欣赏西湖春景。
翠羞红倦:湖面上叶密花谢,春意阑珊。
湘管:用湘竹做的毛笔。
上片先从春游说起。我们的女主人公因为良人离家远行,无心绪去风光旖旎的西湖春游。“一春不识”,涵盖了整个一个春天都未出游;而“不识西湖面”则把西子湖人格化了。“翠羞红倦”乃“羞翠倦红”之意。这位少妇本来是花容月貌可以与绿叶红花匹敌的,但因心绪不佳,面色无华,因而羞见绿叶,倦赏红花。这是从一个层面、一个角度表现了女主人公郁郁心情。
接下来。词人又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层面表现她的情绪:“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在下着霏霏细雨的窗前,这位少妇在给良人写信,她含泪摇着笔管将自己的情思倾吐在纸上,然而意长笺短,言不尽意,心中的万语千言只能略表一二。这里的“湘管”是指笔管乃由湘妃竹所制。相传大舜南巡不归,其二妃娥皇、女英(帝尧之二女)日夜哭泣,泪洒于竹,竹尽成斑。因而“湘管”也包含悲苦、垂泪之意。“雨窗和泪”已够悲矣(天泪与人泪合一),再加之湘妃之泪,三泪交融,少妇心境之悲表现尽矣!这是第二个层面。
下片前二句乃第三层面:少妇之心惟有雕梁之上的燕子理解。这表现了女主人公是寂寞的,空房只有燕子相伴;同时也说明女主人公是贞洁的,她从不招蜂惹蝶,每天和她在一起的只有梁上燕;再者表明孤高的、内向的,她不与凡人为伍,只与紫燕为友,向它倾诉心曲。
最后两句展示了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第四个层面:她通晓音律,善弹琵琶,她把自己的哀怨诉诸其弦:她怨时光的流驶,红颜的短暂,希望春光较长地留在人间;然而东风无情,它不管琵琶的哀怨,仍吹走了春光,把落花吹得满地都是。这落花岂不是自己青春的象征吗?她哀叹自己的美丽年华就这样在离愁别恨中匆匆凋零,等闲消逝……
“西湖”──“湘管”──“梁燕”──“落花”,词人就是通过这四个意象段,多方位、多层面地展示了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描画出一条具有个性特征和特定情境的人物情感律动线。
许棐fěi(?~1249)字忱夫,一字枕父,号梅屋。海盐人(今属浙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隐于秦溪,筑小庄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号曰梅屋。四壁储书数千卷,中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
许棐。许棐fěi(?~1249)字忱夫,一字枕父,号梅屋。海盐人(今属浙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隐于秦溪,筑小庄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号曰梅屋。四壁储书数千卷,中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
彭学士先生所藏刘进画鱼二首 其一。明代。李东阳。鱼为水族类最稠,近时画手安成刘。生绡如云笔如雨,恍惚变态不可求。大者独立为豪酋,小者列从分奴驺。翻身喣沫日弄影,一一如在空中游。风鬐雾鬣卷复散,顷刻巨浪高山丘。上摩虚无拂倒景,下逐远势归长流。初疑聚石作九岛,咫尺之地皆汀洲。又如然犀照牛渚,海若露叫群灵愁。问渠类象谁指示,或者神授非人谋。画图贵似不必似,却恐有意伤雕锼。拟将天地作画笥,此语吾传苏子由。江湖茫茫隔尘土,吾欲远挂珊瑚钩。临渊之羡亦徒尔,况乃物幻无停眸。诗成日暮酒半醒,萧萧落木高堂秋。
为陈秀才题墨妙堂。宋代。慕容彦逢。宝池当几润滑并,蟾蜍玉窦寒泉倾。墨花泛泛花脚轻,云笺皎皎月色明。凝然嗣将先管城,一扫神怪吁难名。腾龙舞凤相回萦,倒日翻星草隶行。或如悬崖倚孤撑,又如脱兔驰万兵。猿攀虎怒势争鲸,奔蜃骇驶波浪惊。篆斯隶邈草伯英,钟蔡卫索更品评。逸少兼之集大成,寥寥千载无与京。鼠须蚕茧秘迹清,玉华遗言同誓盟。埋藏不计申与庚,模踪间出相光晶。太丘佳士天气清,访求宝字金满籯。编联轴卷纷纵横,名家诸妙皆有声。文馀高致超八闳,深求众法窥忘情。会当临池染澄瀛,银钩万字挥峥嵘。
出古北口。清代。永瑆。复岭风云郁,层关霄汉开。古愁输远浪,寒色上荒台。饮马生泉遍,连烽到海回。悠然一片月,曾照旧龙堆。
寄献梓橦山侯侍御。唐代。黄滔。汉宫行庙略,簪笏落民间。直道三湘水,高情四皓山。赐衣僧脱去,奏表主批还。地得松萝坞,泉通雨雪湾。东门添故事,南省缺新班。片石秋从露,幽窗夜不关。梦馀蟾隐映,吟次鸟绵蛮。可惜相如作,当时事悉闲。
哭余知县源善。宋代。邓林。南安县令尹钱塘,西望冈州路渺茫。谁□□□归梓里,空馀遗爱在桐乡。沽来市酒难□□,□得汀蘋可荐方。欲抚孤棺发长恸,不堪□□□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