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三月暮

望江南·三月暮朗读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

译文

三月暮春时节,花儿凋落后,情意反而更为浓厚。人离开后秋千在月光中静静地悬挂着,拴在杨柳树下的马儿疲倦得都不想迎风嘶叫。停驻在堤边的画船上空无一人。

小帘栊中的人整日感到浑身无力,昏昏欲睡。归家的燕子因为银烛正亮着,不敢飞回巢中。绿树荫内,流浪的黄莺不停地啼叫。春光流逝了,连那凋萎的花也无处可寻。

注释

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金奁集》入“南吕宫”。小令,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恹恹(yān):精神不振貌。

“宿燕”句:借用温庭筠《七夕》“银烛有光妨宿燕”诗意。

参考资料:

1、刘乃昌 朱德才选注,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2版,第803页

2、董自厚主编,宋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1,第162-163页

望江南·三月暮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词。所怀者谁已不可确考。细味本词所写时间为暮春,所写之地:杨柳、堤畔,似是西湖之景,姑依夏说,为梦窗伤悼杭州亡妾之作。

参考资料:

1、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1,第955页

  开篇“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两句即点明时节,在暮春三月,红花落去,春光将尽,词人对春天的喜爱愈加浓烈。在这里,词人没有描写对春天草长莺飞、姹紫嫣红的喜爱,而是通过残花飘零来强调自己对春天的不舍。越是生离死别,感情就越是浓烈,词人深谙其中道理,仅仅“花落更情浓”一句就把春逝心悲刻画得人木三分,比那些光用“愁”、“哀”、“怜”等肤浅字词雕琢词表的词作要深刻、厚重得多。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佳人离去,秋千空挂,唯见一轮明月悬在朗朗星空中。系在岸边杨柳旁的马儿,可能因为等候主人的时间太长了,不禁迎着缓缓的春风嘶鸣起来。岸边的画船空寂无人,随着水波上下起伏。这三句刻画了一幅春夜湖边杨柳图。

  “宿燕夜归银烛外,流莺声在绿阴中。”房中银烛明亮,宿燕径直飞到檐下休息,绿荫中黄莺的啼鸣婉转动听。这里化用了温庭筠《池塘七夕》诗中“银烛有光妨宿燕”的句意,暗喻佳人盼郎、郎却不归的孤独凄寂。流莺啼啭,让孤独的人儿更加心伤,这里烘托出佳人孤栖独处、彷徨忧伤的心境。

  最后一句“无处觅残红”,落花流水,残红难觅,对应上阕的“花落”。也有聚散匆匆、幽期难定的无奈,最后以佳人的无边怅惘哀愁收束全文。

  从整首词来看,词人以写暮春花落开始,以残红难觅结束,首尾呼应,结构完美。另外,上阕写暮春空景,却暗含男女情事。下阕写空闺独守,却又穿插春景。整首词词句虽短,但是暮春景色、男欢女爱两不误,最后,以悲春伤时寓意欢愉易逝,犹有余情未了,回味无穷。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吴文英朗读
()

猜你喜欢

武陵樵客出桃源,自许重游不作难。

却觅洞门烟锁断,归舟风月夜深寒。

()

傍黄溪、小村风景偏佳。最爱老屋三椽,恰占水云隈。

不许软红尘到,恁钓鱼矶近,斗鸭阑开。更清芬世守,葵花石古,凉绣苍苔。

()

德门平昔仰高阳,自是芝兰根本香。未许藩篱承妙晤,聊因文字借馀光。

舣舟月下逢桓守,盘马楼前见庾郎。冬杪相期定如约,为君云影认鸾凰。

()

万卷诗书,一时头角,才跨宗门,便施谋略。古归宗,真老作。

只顾满弯弓,不知谁见双雕落。绝毫绝釐,如山如岳。

()

投迹短世间。高步长生闱。

濯发冒云冠。浣身被羽衣。

()

玉麈无心试出拈,山房春静燕窥檐。

相思独上青霞顶,閒倚栏干望塔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