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谁擫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只疑幽梦在清都。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宋代。张孝祥。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谁擫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只疑幽梦在清都。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此词借赏梅抒写爱国情怀。上片写月夜对酒赏梅,是实景。下片写忽听《梅花落》,不禁梦绕清都,是虚景。张孝祥词以雄奇奔放称,风格近苏轼。但此词却清幽含蓄,虽婉约名家亦不能过;而寄意收复中原,情真调高。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张孝祥。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同张昌时宿高明寺。宋代。汪藻。幽卧不知觉,窗悬寒日初。矧伊夜来雨,溪声到吾庐。故人挽我出,忽枉天际书。跻险敢自休,青山转篮舆。相逢竹间寺,共撷园中蔬。残僧谁在亡,奄忽十载馀。茗果话畴昔,新晴报钟鱼。东雷亦已鸣,百草苕颖舒。奈何与之子,齿发日夜疏。眷此不能发,牵衣更踌蹰。明朝各回首,世事将焉如。
后汉门。再吟。唐代。周昙。咸怨刑科有党偏,耕夫无不事戎旃。是时老幼饥号处,一斛黄禾五百千。
十三夜质甫诸君别去乘月行舟。明代。顾璘。霜月明如昼,沙溪见底清。客疑灯下坐,舟向镜中行。读易无昏字,看山辨远名。祇应归棹上,翻遣别怀生。
送穆仲裕中舍还东明。明代。董其昌。我忘邯郸道,君为吴会游。能将五岳兴,更写九歌愁。山水琴中赏,烟云杖底收。归装馀一卷,得似少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