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落第长安。唐代。常建。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考场失意,千百年来就是读书人心中永远的伤痛,无数士人在仕进之旅中尝尽辛酸。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将这种情绪诉诸笔端。常建的《落第长安》和无名氏的《杂诗》就充分刻画了金榜无名的失望和痛苦,无颜归家的无奈与悲伤。
唐代诗人常建一生沉沦失意,《落第长安》是他落第失意之作。本诗以设疑起句,诗人本来有个充满幸福和温馨的家,但不能回去,还要留在异地他乡。这种设疑的手法,促使读者往下读。“耻”、“失路人”揭出了谜底——政治清明却金榜无名,作者这个落榜之人只能无限羞愧。
作者不回家,是因为害怕家乡的花鸟会耻笑于他。从“莺花笑”三个字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的羞愧之深。花鸟都会耻笑他,那么人会怎么样?结果不言而喻。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以虚写实,用“莺花笑”表现人的复杂情感,细腻而生动,让人回味无穷。
既然害怕遭人耻笑,那就不回去了吧。可有家哪能不回呢?对家园的思念又是那样的深切!诗人落第后的沮丧和有家难归的无奈在诗中表现得极为深切,我们仿佛听到了作者的无声呜咽,这种压抑的情感,更让人同情,更能引起失意人情感的共鸣。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咏怀。清代。张自超。阮生何鄙固,往往泣途穷。途岂有穷时,毋乃太热中。学道无独识,举足迷西东。太虚亦寥阔,顾弗容其躬。能贵不能贱,遂为物所攻。时论于儒者,谓贫为素风。摇落感剩蒂,飘漾如飞蓬。愿为达观者,与世开鸿蒙。
朱碧山银凿落歌呈孙少宰退翁朱十倡。清代。李良年。退翁斋中花底酌,当筵示我银凿落。摩挲坐上一再看,知是吾乡碧山作。至元月日镌弯环,古纹半蚀青苔斑。槎丫飒飒势欲飞,宛若放舸沧溟间。横眠有客凌风渡,点缀衣裾逼生趣。玉缸真拟泻明河,为送张骞月支去。雕锼无迹把玲珑,不解杯腹何由空。鸬鹚琥珀皆不数,夜光金屈难为工。主人更劝勿挥手,旧事流传犹在口。元家学士数临川,秘阁相将此为寿。引杯谢客客赋诗,文采翩然动僚友。乱离以来嗟失一,往时作双今不偶。叹息人间四百春,斜阳细雨漉残巾。梨花绝胜葡萄酿,傲尔乘槎海上人。
开岁复入京寄答梁南塘。明代。陶益。湖海归来一岁除,春风相送出吾庐。昔曾怅望南天雁,今又惊临上国车。怀土易增游子梦,问津难觅故人书。何时共钓江门月,散发扁舟赏自如。
用李君实韵。元代。耶律楚材。多病逢秋苦未宜,天涯屈指故人稀。尘飞沧海悲人世,梦断黄粱笑锦衣。静乐浮荣难两得,宦情归兴本相违。高山流水无穷思,抚弄丝桐为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