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闻远水,月出似溪中。
香覆经年火,幡飘后夜风。
性昏知道晚,学浅喜言同。
一悟归身处,何山路不通。
宿澄上人院。唐代。卢纶。竹窗闻远水,月出似溪中。香覆经年火,幡飘后夜风。性昏知道晚,学浅喜言同。一悟归身处,何山路不通。
流水潺潺遥遥飘入竹窗,明月皎洁仿佛溪水中洗过。
新香火覆照去年香灰,后夜风吹动殿前风幡。
本性昏知道为时已晚,学识浅却喜见解相同。
一旦悟得归身之处,万水千山道路自通。
澄上人:唐代僧人,其生平不详。
香:梵语“健达”译为“香”,为六种供养之一。佛教中,以为香能将人之信心通往佛所。
作品首先劈空而来,营造出一个禅境。这里不写投宿的过程,也免去了入禅的经历,直接写见闻感受。竹窗闻远水,水声若有若无;月出似溪中,月色若隐若现。这是迷蒙而优美的月夜景色,也是那不可捉摸的禅境。接着写寺院特有之事物:香、幡,描写中,语带禅机。去年的香火已化作香灰,香灰已冷;今年的香火犹在燃烧,香灰应热。而就在这冷与热、生与灭的不息变化之中,禅也在无言地传递。后夜风起,后夜风凉,后夜风劲,就在这静夜里,殿前幡飘飘而动。就在这动静之间,夜昼之间,让读者似乎体悟到了禅意。于是,作者与院中僧谈起了他的心得。禅自然不在言语之中,作者于是有“性昏”及“学浅”的谦辞;但非言语又无从呈其心得,特别是当他的表达得到僧人之认可,更觉十分欣喜,也增添了信心。他觉得自己真正开悟了,他觉得自己找到了皈依之所,他觉得从此后,在人生的道路上将会左右逢源。诗之开篇未写入寺院的路径,诗之末尾便写明:禅悟是通达方便的门径。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卢纶。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题王尉半竹。宋代。方岳。吾始过西斋,破於玉川屋。中有山泽癯,雪灯共夜读。秋声入雨听,手携墙下竹。携锄斸荒苔,宁甘食无肉。今春初行鞭,稍觉风月肃。既成为诗喜,破奉起新筑。旧闻君家猷,兴寄尚幽独。一日无此君,亦自憎面目。君其几代孙,秀色若可掬。万事不挂口,翛然对寒玉。城中寸金地,官舍迫林麓。曾微百肘宽,难杂以花木。尚遗一半何,留之与云宿。
端午帖子词皇帝閤 其四。宋代。汪应辰。躬行盛德基王化,密赞成谋授帝图。福及万方天所相,祛邪何假佩灵符。
怀旧二首。宋代。刘克庄。盛名岂敢侪三俊,痛饮犹堪入八仙。屈指淳熙遗老少,到头元佑几人全。松为明误夭千岁,薰与莸并臭十年。立传臣僚宜自爱,追怀此语一恓然。
桃源忆故人(春暮)。宋代。吴礼之。画桥流水飞花舞。柳外斜风细雨。红瘦绿肥春暮。肠断桃源路。欢随仙子乘鸾去。镂月裁云何处。唯有病和愁绪。肯伴刘郎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