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

潼关朗读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潼关创作背景

  公元1882年秋,十四岁的谭嗣同(1865—1898),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故作此诗。

  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

  伟大的壮观还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自然,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十九世纪末叶,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空前高扬的时代。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佛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

谭嗣同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谭嗣同朗读
()

猜你喜欢

忆昔登楼玩飞雪,不在匡庐定吴越。今年复上凤凰台,一色梨花遍岩穴。

兴来不受仙人呼,对此雪意亲临摹。半幅生绡不盈尺,俄出万里江山图。

()

仙都补吏向天涯,归棹南游事事嘉。

冬课洞庭千户橘,春尝石缝一枪茶。

()

今晨揽衣起,及此春禽鸣。东风渐微和,草木亦已荣。

矫首怀所思,所思伤我情。不如且命酒,真宰殊冥冥。

()

使君未老竟投簪,新筑华轩并故林。寸草不忘东野念,九泉犹慰北堂心。

窗浮海色晴云薄,日转花阴午漏深。展卷令人心独苦,蓼莪久废泪沾襟。

()

方舟追送愧情亲,水宿风餐两日程。攲枕清滩醒醉梦,此中强半是离声。

()

连日阴云惨不开,依稀寒色满楼台。一台涌地蛰龙起,六合洗天霖雨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