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题金陵渡。唐代。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
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住宿之处。
宿:过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
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
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金陵津渡小山楼”,此“金陵渡”在镇江,非指南京。“小山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首句点题,开门见山。
“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轻灵妥贴,“可”当作“合”解,而比“合”字轻松。
这两句是引子,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很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
“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站在小山楼上远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
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妙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暗中透露出行人那一宿不曾成寐的信息。所以,此句与第二句自然地沟连。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迹,显得浑然无痕。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随口吟出:“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试看“两三星火”,用笔何其萧洒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足矣。“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宜乎以少胜多,点染有致,然而也是实景,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个地方“是瓜洲”。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此外,这三字还蕴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传递出一种悠远的情调。
这首诗的境界,清美之至,宁静之至。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如一幅淡墨山水画。
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张祜。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闲适二首 其二。宋代。陆游。陆子居山阴,杜门辄经年。有时思出游,两屦凌风烟。长镵斸灵苗,大瓢挹飞泉。眼长不及寸,能著万里天。不饮颜常丹,不食腹果然。金丹亦弃置,我是地行仙。
初至阿墩子三首 其二。清代。牛焘。气阻山河迥不犹,天时人事理难求。冰残四月花初放,霜落两成麦未秋。鼓角声中喧梵呗,貔貅队里踏蛮讴。村南更有雌龙窟,万斛淤泥溉瘠畴。
杏花天。宋代。高观国。霁烟消处寒犹嫩。乍门巷、愔愔昼永。池塘芳草魂初醒。秀句吟春未稳。仙源阻、春风瘦损。又燕子、来无芳信。小桃也自知人恨。满面羞红难问。
电白县。明代。释今无。风尘还自笑,岁月此淹留。地僻逢人少,城荒见客愁。藤蛇山店卖,海水县前流。作宦同羁旅,人传此邑侯。
惜红衣 自海棠戍以西沿官道,野木香正花,借石帚韵赋之。近现代。周岸登。半妩迎人,秾姿困日,罥春无力。十里繁香,吹魂荡空碧。孤芳淡冶,应解慰、南来词客。幽寂。天上玉京,失青鸾消息。梅边柳陌。残溜冰澌,苔衣暗尘藉。刀州梦远故国。在云北。可惜好春空过,独自道途悬历。问此行何事,羞说百蛮山色。
双投酒。宋代。周麟之。君不见白玉壶中琼液白,避暑一杯冰雪敌。只今名冠万钱厨,此法妙绝天下无。又不见九重春色蔷薇露,君王自酌觞金母。味涵椒桂光耀泉,御方弗许人间传。向来我作金门客,不假酿花并渍核。日日公堂给上尊,时时帝所分馀沥。一朝释佩投江村,却访田家老瓦盆。道院丹泉灰脚重,官炉玉友糟头浑。有酒如此宁不饮,但赋独醒招楚魂。锦溪昨夜秋风入,梧叶雨残溪水急。呼奴为我挽飞流,涤瓮燎薪炊玉粒。奴言新酿良未宜,此间寒燠来无时。双投旧法酒经载,今焉可试君无疑。初观白醑寒浆溜,再加曲米成重酎。色如竹叶照人明,香似兰英和露透。妻孥一笑盏斝空,所恨无多才数斗。嗟予性与礼法疏,况此扫轨甘穷居。肯学鸱夷随后车,不烦骑驴骥子扶。焉用拊缶歌乌乌,一觞一咏聊自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