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题金陵渡。唐代。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
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住宿之处。
宿:过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
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
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金陵津渡小山楼”,此“金陵渡”在镇江,非指南京。“小山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首句点题,开门见山。
“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轻灵妥贴,“可”当作“合”解,而比“合”字轻松。
这两句是引子,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很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
“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站在小山楼上远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
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妙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暗中透露出行人那一宿不曾成寐的信息。所以,此句与第二句自然地沟连。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迹,显得浑然无痕。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随口吟出:“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试看“两三星火”,用笔何其萧洒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足矣。“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宜乎以少胜多,点染有致,然而也是实景,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个地方“是瓜洲”。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此外,这三字还蕴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传递出一种悠远的情调。
这首诗的境界,清美之至,宁静之至。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如一幅淡墨山水画。
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张祜。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酬盩厔耿少府湋见寄。唐代。戴叔伦。方丈萧萧落叶中,暮天深巷起悲风。流年不尽人自老,外事无端心已空。家近小山当海畔,身留环卫荫墙东。遥闻相访频逢雪,一醉寒宵谁与同。
送外兄方卿公美赴广东宪十绝。宋代。黄公度。石门酌水赋新诗,旧事曾闻吴隐之。习习清风化贪懦,不图今见古齐夷。
烛影红摇夜色侵,香添菱叶郁重衾。凤琶调软歌能合,竹叶杯深醉易沈。
绿鬓追欢燕市乐,翠屏归梦越江吟。平明剩买扶头酒,不向诸儿计橐金。
近读夜永不寐等作觉清而颇寒吾恐伤中和而病吾子也因复继前韵假辞而薰炙之亦晁补之拟骚之遗意也。元代。王恽。烛影红摇夜色侵,香添菱叶郁重衾。凤琶调软歌能合,竹叶杯深醉易沈。绿鬓追欢燕市乐,翠屏归梦越江吟。平明剩买扶头酒,不向诸儿计橐金。
题桃花夫人庙。唐代。杜牧。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乌夜啼 庭中玫瑰一丛,秋来忽发数花。清代。王策。浓香艳紫重重。小阑中。夜半苔根露下、响秋虫。伤薄命。怜孤韵。一般穷。生把东风背了、受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