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骨肉亲,愿言长相随。况离父母傍,从我学书诗。
同在道路间,讲论亦未亏。为文于我前,日夕生光仪。
行役多疾疚,赖此相扶持。贫贱事难拘,今日有别离。
我去秦城中,子留汴水湄。离情两飘断,不异风中丝。
幼年独为客,举动难得宜。努力自修励,常如见我时。
送我登山冈,再拜问还期。还期在新年,勿怨欢会迟。
别段生。唐代。张籍。与子骨肉亲,愿言长相随。况离父母傍,从我学书诗。同在道路间,讲论亦未亏。为文于我前,日夕生光仪。行役多疾疚,赖此相扶持。贫贱事难拘,今日有别离。我去秦城中,子留汴水湄。离情两飘断,不异风中丝。幼年独为客,举动难得宜。努力自修励,常如见我时。送我登山冈,再拜问还期。还期在新年,勿怨欢会迟。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张籍。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题苏武忠节图。明代。杨荣。海上羁穷茹雪毡,羝羊不乳竟谁怜。十年身受风霜苦,一寸心同铁石坚。虏塞独持龙节在,汉家岂料雁书传。河梁泣别生还阙,始信孤臣节谊全。
悲歌六章 其五。清代。郁植。流沙北去弱水东,琅玕作树珠为宫。藐姑仙子冰雪容,导以翠节双青童。我欲从之问丹诀,直与天地同无终。秦王汉武皆英雄,楼船浩荡乘长风。狞龙吹水作山立,三千娇女沉渊中。骊山茂陵空白骨,不死之药何时逢?
杂咏三首 其二。清代。蒋春霖。射工利杀人,猛虎不择肉。鹰隼快一击,岂问覆巢酷。衰俗鲜务本,舍田干薄禄。茧丝岂非任,尸饔虑亦足。岩岩山盖高,湜湜泾以浊。张弓多激弦,去莠及嘉谷。路穷黄金尽,罪轻不得赎。荣华安足论,曰归耻邦族。旷哉志士怀,独醒继高躅。委心任去留,知止信无辱。
望江南 其七。清代。樊增祥。双红豆,朝暮伴妆台。樱颗不嫌重复点,灯花也学并头开。蝶喜入帘来。
辞灵康庙留题。宋代。刘坦之。木落天高庙妥灵,去来潮汐绕山青。年登民俗饶怡乐,海近蛟虯入杳冥。万里一身头既白,清樽三奠德惟馨。出门更合烧沈炷,青草连云接洞庭。
浪淘沙 专诸巷看谷梁买鼓槌。清代。陈维崧。绿水滑如油,涨满铜沟。柳花伴我作閒游。青漆鼓槌红架子,别样风流。买了且归休,单绞岑牟。世间定有此人不。须向金阊亭下路,打散春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