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
回风醒别酒,细雨湿行装。
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
知君市骏马,不是学燕王。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唐代。岑参。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回风醒别酒,细雨湿行装。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知君市骏马,不是学燕王。
远望潼关树木苍苍茫茫,京城长安就在夕阳近旁。
阵阵旋风吹醒饯别之酒,微微细雨打湿朋友行装。
练兵备战边地烟尘正浓,买马防秋塞上秋草已黄。
我知朋友此行去买骏马,不是为了学那古时燕王。
天平何丞:即天平县何县丞,生平未详。天平,唐县名,即虢州湖城县(今河南省灵宝县一带)。丞,县丞,佐县令处理政事。市:购买。
关:指潼关。苍苍:迷迷茫茫。
回风:回旋的风。别酒:饯行酒。
习战:备战。习,练习,准备。边尘黑:指边地战争激烈。
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
燕王,指燕昭王,战国时燕国国君。这里用战国时郭隗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燕昭王真心求贤的事。
参考资料:
1、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39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87-289
乾元二年(759)五月,岑参任为虢州长史。同年,岑参送别一何姓县丞进京买马,联想到燕昭市骏,有感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1、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87-289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写的是送同僚入京买马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题材。
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入京”二字写京城长安一带景色。“晚”和“夕阳”点出送别时间,而“关树”、“长安”为何远所去之处,暗示“入京”,同时勾划出苍茫远景。诗的三、四两句写近景。阵阵回风,蒙蒙细雨,伴着送别酒席,打湿旅人行装,从而把环境与送别自然联系起来,意境颇为别致,而“送”字自在其中。
诗的五、六两句转写此行意义。“边尘黑”点明战争未息,“塞草黄”点明时已深秋。经这里点明“秋”字,上文的“关树”、“回风”、“细雨”等等景物便都觉得真切。这两句言及边地战争,可见诗人身在虢州,心系边塞。诗的结尾两句承“习战”、“防秋”,点明“市马”。“市马”本为“习战”,诗人却由此想到“燕昭市骏”的色而且用“不是学燕王”来说何远此行性质,似乎包含弃置州县,不被看重的叹息。
诗的首联写“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是惜“入京”而写自己“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的情态;诗的尾联出“市骏马”而联想到“学燕王”,也包含着“丹心亦未休”(《题虢州西楼》)却又无人赏拔的含义。这正是本诗表现上的一个特点。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边事的关切。这些都可以反映诗人任职虢州期间思想和生活的一个侧面。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赋京口苏园。宋代。陈藻。扬子江边犬吠村,苏公宅畔蝶游园。沦波对景标层塔,野市逃喧植外樊。亭榭高低随卉木,门庭光彩属儿孙。本朝名相青毡在,傍筑书斋细讨论。
宫词 其二十五。宋代。宋白。砌台春暖映垂杨,皇子皇孙戏艳阳。半騃半骄花里闹,真珠线断紫罗囊。
过溁阳。明代。方孝孺。露湿尘不起,晓行秋气清。遥天星未没,野草虫乱鸣。途中何所见,多见古军营。断沟无新水,荒陇存古城。为问战者谁,其人总豪英。当时誇气势,毕命恣纷争。但恨智力殚,讵思时世更。寂寞千载后,艰劳竟何成。身亡事即巳,得失存空名。善者或称叹,恶者受讥评。因之念首阳,西顾清风生。感此默自叹,白日车前明。
古词二首 其一。明代。黎遂球。公输刻木凤,多年犹未成。众人重公输,始便求凤形。及其似龟蛇,翻讶公输名。勿复与相语,但须吾技精。忽闻云中笑,纵似何足惊。不见丹山雏,出卵能飞鸣。
赤松杂咏 其三 濯缨堂。元代。吴景奎。参天老树倚高寒,谁濯尘缨向激湍。夜半仙人来洗鹤,手翻明月弄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