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其一。唐代。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7-98
2、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参考资料:
1、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2、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6-247
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如梦令(书弋阳楼)。宋代。向滈。楼上千峰翠巘。楼下一湾清浅。宝簟酒醒时,枕上月华如练。留恋。留恋。明日水村烟岸。
和仲儿见梦诗五首 其五。明代。黎淳先。一自仙舟入渺漫,年来泪眼怯形单。人间痛恨缘双美,物候凋零感二难。改蜕尚存三礼旧,衣袽谁戒片帆安。冠军漫说当年事,思子官仍汉代看。
游穹窿山。明代。王鏊。十年林下无羁绊,吴水吴山饱探玩。穹窿至近高且险,欲至靡由辄兴叹。喜闻地主有嘉招,春服初成杂童冠。画船载酒出胥口,略绰湖稍旋抵岸。民淳地僻客至稀,老少相扶出门看。吴王种香泾尚存,岁岁采香多女伴。我闻且欲登香山,雨脚忽来行涣散。明朝雨势止复作,世路阴晴那可算。文侯岂失虞人期,勇往前行赖明断。篮舆旋泞那复辞,逦迤青山开四畔。前山云接后山云,似是山灵显奇观。嵚崎荦确路登登,山腹盘回转危栈。诸峰一望皆下风,始信阳山才抵半。买臣驳落读书台,曾是樵夫终佐汉。丈夫出处会有时,不记当年愚妇讪。清泉一脉甘且寒,肝肺尘埃得湔浣。山头咫尺不得升,甘被同行讥老愞。兹行虽胜兴未厌,斜日归途几留盼。回头一笑谢地主,他日重来殊未晏。
登桐川郡楼 其二。明代。袁华。酒酣倚阑西日暮,青山当户如高人。银杏树阴不受暑,蔷薇花开犹是春。目送云霄瞻羽翮,手扪河汉近星辰。莫欺老子才情减,还据胡床岸角巾。
省垣梅花。元代。张昱。官梅过腊花开遍,何逊扬州兴未阑。疏映粉闱疑是画,香飘罗袖欲生寒。公馀不厌巡檐笑,夜后还思把酒看。只恐明朝零落尽,枉教人恨角声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