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唐代。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汲取地下暖气生机独回。
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
微风吹拂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
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
孤根:单独的根,指梅树之根。孤:突出其独特个性。
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
递:传递。幽香:幽细的香气。窥:偷看。
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
应律:古代律制分十二律,有“六律”、“六吕”,即黄钟、大吕之类。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
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
参考资料:
1、靖宇主.唐诗多功能多用途词典:辽海出版社,2001.09.:第63页
2、张剑著.唐宋诗词名篇欣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02:第121页
齐己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但学习非常刻苦。后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己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参考资料:
1、朱鉴珉编著.少年读诗:开明出版社,1994.02.:第224页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凝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冻欲折”说法虽然略带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此联象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此联对仗精致工稳。“递”字,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是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益发见于言外。以上三联的描写,由远及近,由虚而实。第一联虚拟,第二联突出“一枝”,第三联对“一枝”进行形象的刻画,写来很有层次。
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此联字面意不难理解。然而咏物诗多有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又因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辞意充满着自信。“先发望春台”实际是诗人渴望到京城施展才华、独占鳌头、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自信宣言。
全诗咏物写景,语言清丽传神,为读者描摹出一幅风韵十足的“寒雪早梅图”,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之神;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借物喻己,含蕴深藉,诗人怀才不遇、清高孤傲、坚贞不屈、执著自信的节操情怀蕴含景中,又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妙。神妙毕备,意蕴隽永,堪称诗林“咏物台”上的一枝独秀!
齐己。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送杨岳归巴陵。唐代。周贺。何处得乡信,告行当雨天。人离京口日,潮送岳阳船。孤鸟背林色,远帆开浦烟。悲君唯此别,不肯话回年。
题画送陈景茂归金华。明代。杨士奇。孟冬寒气肃,霜叶坠纷纷。把酒别故人,含情睇征轮。忆子初升时,永乐第二春。简入丝纶阁,一见心相亲。于时几务殷,旦夕翰墨勤。开口见肺肝,躬劳迈群伦。两京三十载,恭事四圣君。方来未壮龄,鬓毛忽成银。幡然辞宠禄,归偶击壤民。失足遇一跌,观过知其仁。平生恻怛心,倾家振饥贫。九重嘉行义,自天荣命新。万里谢彤庭,兴逐南飞云。峨峨金华山,流泉下潾潾。梧竹荫我屋,白石为我邻。于兹坐閒逸,超超绝尘氛。重晤当何时,安常以自珍。
九首天吴扶不起,生怜尺木怕龙倾。葛花疗醉穷千日,樱饱吟蚊闹五更。
岸帻有头讥子羽,迷楼无酒酹张衡。鰆鸮翡翠同条活,莫溷兰苕共咒鹰。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其六十二。明代。王夫之。九首天吴扶不起,生怜尺木怕龙倾。葛花疗醉穷千日,樱饱吟蚊闹五更。岸帻有头讥子羽,迷楼无酒酹张衡。鰆鸮翡翠同条活,莫溷兰苕共咒鹰。
宿琴心阁有怀张孝仲大中丞。明代。何吾驺。滴滴迢迢终古连,淙淙唤醒隔溪烟。水行树杪树笼水,天在山中山自天。高阁丹霄人乍远,长空皓月晤何年。我来君去三生梦,桃李成溪总不言。
泊港口。宋代。释居简。港阔风初霁,潮平夜欲分。半江都是月,一点不留云。东去舟无数,南飞鹊恋群。疏钟何处寺,隔浦最先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