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书院二小松。唐代。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一双幽暗的松树在尘世出现,数粒稚嫩而翠绿的小松初生的枝叶挂在二尺高的松树上。
从此静静的书窗外可以听这细微的松声,如琴声一般常伴着读书人。
秋烟:特指植物,比绿树、绿草等聚于一处,遥看之下,如堆烟。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或将苍松联想为飞龙,或赋贞松以比君子,这类诗篇数量不少。而李群玉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是其中富于独创性而颇具情味的一首。
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诗题。句中的“一双”,点明题目中的“二小松”。这一句,有如我国国画中的写意画,着重在表现两株小松的神韵。诗人用“幽色”的虚摹以引起人们的想象,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如果说这一句是意笔,或者说虚写,那么,第二句就是工笔,是实写。“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颖而传神的,前人似乎没有这样用过;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也是李群玉的创笔,和李贺的“远望齐州九点烟”的“点”字、有同一机杼之妙。张揖《广雅》:“松多节皮,极粗厚,远望如龙鳞。”诗中的“二尺鳞”,一方面如实形容松树的外表,其中的“二尺”又照应前面的“数粒”,切定题目,不浮不泛,点明并非巨松而是“小松”。首二句,诗人扣紧题目中的“二小松”着笔,写来情味丰盈,以下就要将“二小松”置于“书院”的典型环境中来点染了。
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如储光羲《石子松》诗的“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如顾况《千松岭》诗的“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从此静窗闻细韵”,李群玉诗的第三句可能从前人诗句中得到过启发,但又别开生面。庭院里的两株小松,自然不会松涛澎湃,天籁高吟,而只能细韵轻送了。“细韵”一词,在小松的外表、神韵之外,又写出它特有的声音,仍然紧扣题旨,而且和“静窗”动静对照,交相映发。“琴声长伴读书人”,结句的“琴声”紧承第三句的“细韵”,并且将它具象化。“长伴读书人”,既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对小松爱怜、赞美的情感,同时也不着痕迹地补足了题目中的“书院”二字。这样,四句诗脉络一贯,句连意圆,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和谐的艺术整体。
松树是诗歌中经常歌咏的题材,容易写得落套,而此诗却能翻出新意,别具情味,这就有赖于诗人独到的感受和写新绘异的艺术功力了。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李群玉。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蒲蓆歌。元代。艾性夫。君不见象床金缕黄龙须,翠帏茸毯红氍毹。凝香燕寝环琼姝,美物作恶常须臾。能令王孙泣路隅,富贵不到山中臞。霜空雁落寒陵肤,西溪女郎织春蒲。作蓆眼肯涵清腴。发僧方丈供横铺。苍烟翠雾不可摹,摩挲温厚便鹤躯。高眠齁齁忘朝晡,远梦飒飒生江湖。楮衾竹榻蒲为徒,观美不足安有余。更生九节寿老夫,百年与尔同卷舒,清风傲兀超几蘧。
闻仲嘉叔问继以职事行县道游茶山及诸胜境作寄一首。宋代。程俱。春风入山骨,毛甲亦已舒。晨熹被春山,草木清而姝。况乃顾渚源,云关护灵区。阴崖气亦暖,瑞草先春敷。金沙出清泉,甘冽滋芳腴。依依杨柳村,渺渺桑苧居。前瞻大小寒,窈窕穷崎岖。飞流吐明月,转壑千雷车。参天亡陈桧,霜黛郁不枯。当时临春地,变灭成榛芜。安知岁寒质,千载独不渝。大中乾元字,入木蛟鸾俱。薰风想佳句,奇踪典刑馀。独往三住翁,至今有遗墟。真游岂易遇,庶或闻沉榆。饱闻东吴胜,欲往世累拘。二子独幽讨,仙舟继篮舆。林间伯劳飞,茶篚春事初。尚有北枝秀,明空雪千株。幽香发清夜,肝胆生冰壶。王事既料理,清游亦忘劬。遥知山水间,快若纵壑鱼。今我方禄隐,居然卧蜗庐。画墁固无役,反如著辕驹。亦拟浮扁舟,乘春经五湖。收帆白蘋下,令子见潜夫。
闭门。清代。曾习经。寒食清明旬日间,海棠初发鬓丝斑。闭门索句真成拙,换水添花稍觉顽。言下枯禅成露地,意中小谢有青山。试思何物容臧否,偶尔逢春一破颜。
示冕。明代。于谦。阿冕今年已十三,耳边垂发绿鬖鬖。好亲灯火研经史,勤向庭闱奉旨甘。衔命年年巡塞北,思亲夜夜梦江南。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
题明皇幸蜀图 其二。明代。刘基。裂帛声中发祸机,白华歌断草菲菲。可怜蜀道三军恨,不记他年武惠妃。
同曹克明登北固山和韵。元代。卢琦。三月三日风雨煖,千家万家桃杏开。少年白日骑马去,满城红雨拂面来。共君且须饮一斗,处士不必歌七哀。孙刘事业今在否,百年断石生莓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