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
杨柳八首·其二。唐代。温庭筠。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
南宫内苑,东墙路旁,那是天子走过的地方。温柔的柳丝已知春的来临,又吐出嫩绿,泛起鹅黄。
杏花也在含情相望,羞红的脸上又有几分彷徨。为什么行人不解杏花的情意,却独爱柳丝只为它愁伤断肠。
杨柳枝:原为乐府曲名,后变为宫词,又演变为词牌名。又作“杨柳”。《碧鸡漫志》入“黄钟商”。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南内:天子的宫禁叫“大内”,简称“内”。墙:一作“桥”。御路:皇宫内的道路。傍(páng):同“旁”,旁边,侧边。
须,一作“预”。丝,一作“枝”。
何事:何用,何须。行:一作“情”。
参考资料:
1、柯宝成 编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19
2、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50-51
3、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40-41
这首词约作于唐文宗大和(827—835)、开成(836—840)年间。温庭筠的《杨柳枝》和许多新创的词调一样,既是词牌的名称,也是题目。像《杨柳枝》这样形式的歌词,和《竹枝词》《凉州词》等一样,只有在倚声歌唱时才有区别,作为书面文字,它与七绝略无不同。
参考资料:
1、张 红.温庭筠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157-162
2、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60-164
温庭筠的八首《杨柳枝》描写的都是宫苑边的杨柳。这一首写的是春柳杏花之中,行人所触发的伤别之情。
前两句明写柳,而由柳触发起的别情却隐含其中。“南内墙东御路旁”一句,暗切杨柳。“须知春色柳丝黄”一句,明写柳色,柳丝嫩黄,置于绿的春色中,愈显娇美动人。此句似从李白诗句“春从柳上归”和“柳色黄金嫩”化出,为后两句张本。
后两句以报春的杏花之有情相衬,写行人仍然对柳最伤情,将别情点破。“杏花未肯无情思”,用杏花与柳枝对比,推进一层,说明杏花亦能含情。“何事行人最断肠”一句是写行人在杏花柳色之中,而最引人伤别的,还是柳枝,这就把柳色春思更推进了一层。最后一句用疑问语气,又未直接写柳,但因柳寓含情感,柳的艺术魁力,已在其中。
以往写离情的诗词通常借柳起兴,或见柳生情,而此词写行人离情虽然也是因柳而起,但中间以杏花相衬,于比较中将柳之牵动人情写深了一层。如此构思颇有新意,更耐寻味,堪称精妙。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温庭筠。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白苎词。唐代。戴叔伦。馆娃宫中露华冷,月落啼鸦散金井。吴王扶头酒初醒,秉烛张筵乐清景。美人不眠怜夜永,起舞亭亭乱花影。新裁白苎胜红绡,玉佩珠缨金步摇。回鸾转凤意自娇,银筝锦瑟声相调。君恩如水流不断,但愿年年此同宵。东风吹花落庭树,春色催人等闲去。大家为欢莫延伫,顷刻铜龙报天曙。
次咏轩雨夕见寄 其二。元代。胡奎。种种愁来都是幻,堂堂春去可无诗。客中花事都狼籍,只有青松似旧时。
送善丹青者吴碧山。清代。陈恭尹。纱巾长啸复何之,文采风流杜老诗。颇怪世间男子少,烦君多为着须眉。
丹阳东楼。金朝。王元粹。仙人楼居避蒸湿,东楼缥缈群仙集。风吹高柏影在衣,忽惊满座蛟龙入。日晚留连共一觞,归来如梦海生桑。片云送雨山头黑,傍水低飞燕子忙。
醉太平 咏钱。宋代。张夏。欢场树钱。博埸注钱。将军较射穿钱。是好官得钱。蚨兮幻钱。蝶兮梦钱。凭他十万神钱。只写山换钱。
补葺残编有感而作。明代。郭之奇。书缺有閒轶时见。博闻强记尤堪羡。壁中科斗漫传疑,纸上蠹鱼空日变。错令迂儒滞妄胸,谁为太始开生面。我生之初尚无为,文华石匮盈千卷。玉堂弟子三十人,破的推锋孰我先。金台遗迹恣捃摭,中秘奇闻多手缮。岂期嬴火二千年,此日炎灰今忽煽。斯文将丧又十秋,断简如烟复如霰。已教磨鼻似书绅,自怜糟粕供肴馔。保残聊集圣贤裘,继往初携今古线。不妨所阙慎其馀,以待同人心相衍。口授仍忆济南生,穷愁再续虞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