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远游之人试着换上了单薄的春衣,枝头的桃花已凋谢,野生的梅子已经发酸。
奇怪的是忽然一晚蛙鸣声停止了,原来是东风又起,带来了数日的寒冷。
游子:指离家远游之人。
春衫:单薄的春装。
试单:尝试着换上单衣。
怪来:惊疑。
歇:停,这里指蛙畏寒而声息全无。
作:起。
此诗载于其弟吴沆的《环溪诗话》。当时诗人正在漂泊异乡,时已暮春,天气和暖,但仍有寒流袭身,作为游子,诗人看万物都富有情味,不免想起远在江西的老家,感于人事变幻,故作此篇。
参考资料:
1、胡小伟主编.中华五千年名诗一万首.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42
这首诗前两句以视觉角度展现暮春时的和丽景色,后两句以听觉角度从细处描摹气候转变。诗人善于捕捉细节,把难于表现的季候特征写得非常细腻。
前两句写“游子春衫”,游子长年在外,对气候冷暖的变化最易感知。此时游子脱去冬衣而换上单薄的“春衫”,这个视觉形象反映出气候的温煦,又给人一种舒服、轻松的美感。一个“试”字写出游子的心理状态,寓有因气温不稳定而尝试之意,也为后面的“又作东风十日寒”埋下伏笔。次写“桃花”和“野梅”。桃花于仲春开放,但此时已“飞尽”;梅花于初春开放,夏初结梅子,此时则“野梅酸”,二物皆足以显示江南三四月的特征。写桃花,仍从视觉角度,不仅“桃花”二字有色彩感,“尽”前冠以“飞”,又显示了动态美。写梅则从味觉角度,一个“酸”字,足使口舌生津。这两句写气侯乍暖,点出春夏之交的季节。
后两句写忽寒。诗人审美感受相当细腻,也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怪来一夜蛙声歇”,这是从听觉角度落墨,写气候忽冷。诗人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先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前两天气候乍暖时,田蛙也为之欢欣歌唱,增添了暖意。但忽然“一夜蛙声歇”,确令人感到“怪”。“又作东风十日寒”:原来是气温又变寒,青蛙于气温变化极敏感,他们躲进洞里,声息全无,正显示着“东风十日寒”。此句又从触觉角度来写。“十日”与“一夜”相对,时间更长,但毕竟已是“东风”,此“寒”自是强弩之末,不必为之生畏。
这首诗纯然写春夏之交人们对乍暖还寒气候的体验,并无深刻的寓意寄托。但选材精到,体验细致,有跌宕曲折之致。诗人注意全面调动各种审美感觉,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进行描写,使诗的意境显出多层次,多侧面,具有立体感,给人以更丰富的美感。语句清晰,体验真切。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
吴涛,生卒年不详,字德邵,崇仁(今属江西)人。是宋高宗绍兴年间著名隐士环溪先生吴沆的大哥。下选 的《绝句》便是吴沆的《环溪诗话》存录的。全宋诗收入其诗四首:《绝句》,《山居》,《在杭日作》,《仲春》。其中以《绝句》广为流传。...
吴涛。吴涛,生卒年不详,字德邵,崇仁(今属江西)人。是宋高宗绍兴年间著名隐士环溪先生吴沆的大哥。下选 的《绝句》便是吴沆的《环溪诗话》存录的。全宋诗收入其诗四首:《绝句》,《山居》,《在杭日作》,《仲春》。其中以《绝句》广为流传。
诗二首 其二。宋代。陈舜俞。自古匡庐是胜游,谪臣何敢计淹留。城中未有看山处,客馆僧坊谩举头。
赴集禧宫祈雪追忆从先皇驾幸泫然有感。宋代。欧阳修。琳阙迢迢倚瑞烟,忆陪游豫入新年。云深晓日开宫殿,水阔春风扬管弦。千骑清尘回辇路,万家明月放灯天。一朝人事凄凉改,惟有灵光独岿然。
拙妇吟。宋代。蒲寿宬。生为矮屋女,本乏超世姿。苟焉执丝枲,安得组绣奇。人各爱厥子,骄养随所宜。今晨嫁朱门,装束弗适时。尊嫜不厌拙,邻曲莫见嗤。或有劝我言,学扫长蛾眉。妾妇前致辞,拙性不可移。谁能事膏沐,随人作妍媸。采采南涧苹,心事涧水知。在家尽子识,为妇尽妇仪。如何织锦字,更制回文诗。
弄潮儿歌。清代。张景崧。钱塘江上弄潮儿,放船拉桨乘流澌。短布单衫不盖膝,科头跣足暄朝曦。自言大父官蓝田,堆金不计万与千。阿侯年少邯郸侠,貂衣骏马珊瑚鞭。儿年七八掌上珠,逢人称是千里驹。双鬟左右列屏障,不教风著千金躯。大僚特疏上天子,克剥脂膏饰罗绮。坐辞华屋入囹圄,一家夜哭长安市。当时珠履客三千,至今漂泊谁堪倚?洪涛江上高于天,性命换得青铜钱。
冷眼越裳觑海波,横江津吏奈公何。人归洪皓传边怨,客散田横阕挽歌。
绛蜡无光依鬼火,宝刀失计漏天魔。参差记得前春梦,绣壁红丝系女萝。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其十四。明代。王夫之。冷眼越裳觑海波,横江津吏奈公何。人归洪皓传边怨,客散田横阕挽歌。绛蜡无光依鬼火,宝刀失计漏天魔。参差记得前春梦,绣壁红丝系女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