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扫终当尽穴庭,将军夫岂但婴城。何妨水潦威曹贼,应以风声慑晋兵。
中立运筹飞凯奏,昌黎吮笔草歌行。开年东作吾何在,野老相携话故情。
景回兄和篇甚佳信笔再用韵。宋代。吴潜。犁扫终当尽穴庭,将军夫岂但婴城。何妨水潦威曹贼,应以风声慑晋兵。中立运筹飞凯奏,昌黎吮笔草歌行。开年东作吾何在,野老相携话故情。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吴潜。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老向伉俪及一冰夫妇过访余偕之登南山。清代。陈忠平。巅峰一踏笑天低,况有絮云沾我衣。脚下清泉穿石响,眼前白鹤带烟飞。近山暂了江湖事,摘药共参生死机。日挂松枝半摇曳,等閒不肯送人归。
曾子澄过访招桢伯同集时子澄将之塞上 其一。明代。黎民表。论交千里日,不独旅情亲。夜烛长安酒,征衣北地尘。荣途吾白首,风景是残春。欲赠无奇策,西秦别有人。
牡丹二首(此后并是校书郎以前作)。唐代。元稹。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繁绿阴全合,衰红展渐难。风光一抬举,犹得暂时看。
挽司马温国公丞相二首 其一。宋代。毕仲游。黄发来虽暮,丹心病未休。艰难天下事,际会老臣谋。似觉浮风返,空嗟白日留。定知名汹汹,万岁与千秋。
寒食遥奠西山寺二首 其二。元代。赵秉文。年来百事废,渐与世情疏。案上一杯酒,床头几册书。春风疑混沌,水月似空虚。顷刻翻晴晦,吾心淡久如。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偃盖亭。宋代。梅尧臣。既将茅覆檐,复有松为盖。五里入山时,憩此得寒籁。曾无康乐游,但见云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