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头山作屏当砌,石眼泉为镜照窗。
我亦困蒙如可击,此泉从户到西江。
孔雀院后蒙泉。宋代。晁补之。檐头山作屏当砌,石眼泉为镜照窗。我亦困蒙如可击,此泉从户到西江。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黔阳山中十首 其二。明代。薛瑄。星轺玉节万山深,到处溪流足茂林。雨过瘴烟清似洗,蛮荒不减壮游心。
赠诗僧道通。宋代。苏轼。雄豪而妙苦而腴,只有琴聪与蜜殊。?钱塘僧思聪总角善琴,后舍琴而学诗,复弃诗而学道,其诗似皎然而加雄放。安州僧仲殊诗敏捷立成,而工妙绝人远甚。殊辟谷,常啖蜜。?语带烟霞従古少,?李太白云,他人之文,如山无烟霞,春无草木。?气含蔬笋到公无。?谓无酸馅气也。?香林乍喜闻薝卜,古井惟愁断辘轳。为报韩公莫轻许,従今岛可是诗奴。
舟过城门村,清晓雨止日出五首。宋代。杨万里。行人都上半山青,记得前朝傍险行。左右回身看不彻,两边已失一滩声。
高安道中有怀故人李彤。宋代。吕本中。寒起溪边芦荻风,霜林病叶未全红。雁随云落斜阳外,舟傍山行晚照中。极目闲愁愁欲绝,满川离恨恨无穷。天涯更送亲朋去,尊酒何时再得同。
阅古堂诗。宋代。范仲淹。中山天下重,韩公兹镇临。堂上绘昔贤,阅古以儆今。牧师六十人,冠剑竦若林。既瞻古人像,必求古人心。彼或所存远,我将所得深。仁与智可尚,忠与义可钦。吾爱古贤守,馨德神祇歆。典法曾弗泥,劝沮良自斟。跻民在春台,熙熙乐不淫。耕夫与樵子,饱暖相讴吟。王道自此始,然后张薰琴。吾爱古名将,毅若武库森。其重如山安,其静如渊沉。有令凛如霜,有谋密如阴。敌城一朝拔,戎首万里擒。虎豹卷韬略,鲸鲵投釜鬵。皇威彻西海,天马来駸駸。留侯武侯者,将相俱能任。决胜神所启,受托天所谌。披开日月光,振起雷霆音。九关支一柱,万宇覆重衾。前人何赫赫,后人岂愔愔。所以作此堂,公意同坚金。僕思宝元初,叛羌弄千镡。王师生太平,苦战诚未禁。赤子餵犬彘,塞翁泪涔涔。中原固为辱,天子动宸襟。乃命公与僕,联使御外侵。历历革前弊,拳拳扫妖祲。二十四万兵,抚之若青衿。惟以人占天,不问昂与参。相彼形胜地,指掌而蹄涔。复我横山疆,限尔长河浔。此得喉可扼,彼宜肉就椹。上前同定策,奸谋俄献琛。枭巢不忍覆,异日生凶禽。僕已白发翁,量力欲投簪。公方青春期,抱道当作霖。四夷气须夺,百代病可鍼。河湟议始行,汉唐功必寻。复令千载下,景仰如高岑。因赋阅古篇,为公廊庙箴。
题因老松江烟雨图二首。宋代。陈造。远峰近薄监中浮,每泊行舟十日留。雨望晴临俱不恶,最怜烟霭暝高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