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天巨浸洗南荒,尚有千峰骨立强。
民未降丘应宅此,举头天壁有囷仓。
出游龙虎山舟中望仙岩壁立千仞者不可上其高。宋代。晁补之。稽天巨浸洗南荒,尚有千峰骨立强。民未降丘应宅此,举头天壁有囷仓。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春日杂兴 其六。宋代。释道潜。碧流如镜转春渠,时送残红出雨馀。可怕莓苔黏屐齿,强扶筇竹过邻居。
归乡七首 其四。明代。何巩道。学得青歌未白头,也携尊酒上扁舟。杯边枫叶从今落,梦里江声自古流。虹饮远溪明夕照,蝉吟衰柳怨重楼。红挠曳月归前浦,独捻横箫对暮秋。
十月七日晨起。宋代。张耒。山鸦鸣晓晴,寒日在蓬荜。老人欣然起,构火温小室。室中空无有,扫榻对像佛。还观旧文字,尘土暗编帙。一杯径就醉,四体寒若失。隔窗即山麓,寒木鸣琴瑟。江民旱累岁,流冗东就食。蛈蝗食陈蔡,千里无草色。客来谈世事,亹亹语千百。客去深闭门,颓然无我责。
秘书省中忆旧山。唐代。白居易。厌从薄宦校青简,悔别故山思白云。犹喜兰台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
送延陵张宰。唐代。陆龟蒙。春尽未离关,之官亦似闲。不嫌请薄俸,为喜带名山。默祷三真后,高吟十字还。只应江上鸟,时下讼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