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生查子·诉别。宋代。苏轼。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从前曾几度和你离别,这一次分手我们都已在暮年。你的胡须已经全都白了,明天就要动身去淮南。
饮罢酒往回走时明月跟随着我,泪眼看花犹如迷蒙的云雾。盼望着他日明月也随你一同归来,想你的梦萦绕在这湖边的小路。
生查子: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诉别:元本词题作“送苏伯固”,可从改。苏伯固:即苏坚,字伯固,泉州人,居丹阳。博学能诗,对人有风义。为钱塘丞,督开西湖,与苏轼唱和甚多。
三度别君来:谓三次与苏伯固作别。迟暮:比喻晚年,衰老。
髭(zī)须:胡须。
淮(huái)南:路名。宋太宗至道年间十五路之一。治所在扬州(今属江苏)。这里指扬州。
花如雾:谓老年头发花白,有如雾中看花。
逐:随。
参考资料:
1、王筱芸选注,注音注解今释插图宋词三百首,大连出版社,1992.08,第92页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47-1149页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八月词人在汴京任兵部尚书时。这是词人第三次送别友人苏伯固后,离别之情骤然涌上心头,便写下了这首送别词。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47-1149页
上片“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说的是词人与苏伯固三次作别了,前次在泗上相别时,尚不得言真老,而这次分手可真正是衰老暮年了。两句倍写出与友人分别之苦,突出两人间的深厚情谊。“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说的是友人不仅头发白了,连髭须也全白了;然而,当此衰老之年,词人却仍不能停歇与挚友欢聚一堂,明天却又要动身赴扬州任去了。可谓怆情无限,浅处见深。
下片“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抒写别宴时的难舍难分和悲哀心境。月亮好像也知情义,它从开宴一直到酒罢,都跟随着游子们慢慢移动,不离左右,表现了夜宴的时间很长,各自依依不舍;而人已经是泪湿满面了,衰鬓影像模糊朦胧,好像在雾中看花一样,悲从中起,无可遏制。结语煞时化作期待的幻想:“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梦绕”,用字精警,实谓恐怕再聚首也是在梦境里,前景渺茫了。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词紧扣一个“惜”字:惜之因,惜之状,惜之深,真情喷泻,哀怨递进,结构严紧,回环曲致,语浅意深,虚实互补。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初夏杂咏。清代。孙麟。不觉红英尽,还看碧藓侵。方塘生水气,斜日转庭阴。俯仰惬天趣,清虚涵道心。几竿新竹长,烟雨护深深。
舟航长日寄菰芦,紫气淮阳照客途。蹀躞共誇骐骥种,飞鸣今见凤凰雏。
芳兰九畹移金屋,丛桂千山照玉壶。为爱谢家庭树好,三珠林立报悬弧。
稚升水部余同甲子而艰于嗣育亦略同兹抵淮闻诸姬有将就馆者余为喜而不寐先赋一律柬之。明代。胡应麟。舟航长日寄菰芦,紫气淮阳照客途。蹀躞共誇骐骥种,飞鸣今见凤凰雏。芳兰九畹移金屋,丛桂千山照玉壶。为爱谢家庭树好,三珠林立报悬弧。
湖山十景·花港观鱼。宋代。王洧。断汊惟余旧姓存,倚阑投饵说当年。沙鸥曾见园兴废,近日游人又玉泉。
竹洲重葺仁寿堂。宋代。吴锡畴。抗章当日勇辞荣,三咏循陔世念轻。娱悦高堂仁者寿,壅培遗植圣之清。云涵翠葆添新阴,秋逼青琅戛旧声。故址依然成栋宇,水心题扁尚晶明。
夜读传灯杂书六言八首 其六。宋代。刘克庄。悠然东篱把菊,登彼西山采薇。重华去我已久,神农没矣安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