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陶侃惜谷。宋代。司马光。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陶侃曾经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你为什么用这个呢?”那人说:“我走在路上看见的,姑且取来玩玩罢了。”陶侃非常生气地说:“你既然不种田了,还随意戏弄别人的庄稼!”陶侃把那人抓起来用鞭子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恳地耕地,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尝:曾经。
出:外出。
持:拿着。
何为:即“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指干什么。
云:说。
聊:姑且。
耳:罢了。
汝:你.
不田:不种田。田:名词作动词,种田。
贼:毁害,毁坏,损害,伤害。
执:抓住。
鞭:名词作动词,抽打。
是以:因此。
勤于农植:即“于农植勤”,对农业肯下苦力。
给:富裕,足,丰足。
足:足够。
聊取之耳:随便取来玩玩罢了。
汝既不田:你既不努力种田。
戏贼人稻:为了游戏破坏农民的庄稼。
陶侃:史称陶侃为荆州刺史,在所辖的长江中游地区,甚至“道不拾遗”。这显然与他的爱惜民力,重视生产有关。
(出:外出
持而鞭之 ,而:表转折。
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品质。
节俭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劳动果实,则是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实际行动传承了这一美德,并因此换来了一方百姓的丰衣足食。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应该珍惜粮食。
作者对陶侃态度是赞扬,表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的特点。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湘中见进士乔诩。唐代。罗隐。吴公台下别经秋,破虏城边暂驻留。一笑有情堪解梦,数年无故不同游。云牵楚思横鱼艇,柳送乡心入酒楼。且酌松醪依旧醉,谁能相见向春愁。
挽郑令人二首。宋代。刘克庄。乃翁自是里名儒,箴史遗言幼染濡。设馔礼如初作妇,貤封谊不忍先姑。色丝尤妙于前制,彤管从删以后无。一事可纾存没恨,即今丹穴有双雏。
早发临安。明代。郑善夫。东阁冬月西关西,仲冬雨雪水复微。去年今年风色恶,大有小有人烟稀。于潜诸县讨大贼,军旅之后多蟊螣。意外征求莫大繁,今日苍生合苏息。
老客妇谣。元代。杨维桢。老客妇,老客妇,行年七十又一九。少年嫁夫甚分明,夫死犹存旧箕帚。南山阿妹北山姨,劝我再嫁我力辞。涉江采莲,上山采蘼。采莲采蘼,可以疗饥。夜来道过娼门首,娼门萧然惊老丑。老丑自有能养身,万两黄金在纤手。上天织得云锦章,绣成愿补舜衣裳。舜衣裳,为妾佩,古意扬清光,辨妾不是邯郸娼。
婆子偷赵州笋因缘颂。宋代。俞道婆。虎穴魔宫到者稀,老婆失脚又怀疑。赵州吃掌无人会,直至如今成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