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宋代。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晏几道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深得其父同僚之喜爱。他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此词借写一个歌妓弹筝来表现当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幽恨。实则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愁绪。
参考资料:
1、杨国孚.韵译历代经典诗词歌赋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268
这是一首写歌女弹筝的词,或有所寄托,或纯写眼中所见之人,耳中所闻之曲,不必深究。
开篇先点出乐曲的格调,首先,用的是筝,而筝声向来苍凉柔婉,适合表现哀怨、哀愁的情绪,而歌女所弹奏的也正是类似湘江故事的哀伤曲调。乐曲本是要靠耳听,而无法目见的,但词人却突然从听觉转向视觉,说“声声写尽湘波绿”。这种修辞手法叫作“通感”,也称“移觉”,即将不同感官所感受到的诸如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感触沟通起来。因为文字最方便描写的是视觉,而对于听觉则相对难以描摹,所以用视觉来比拟听觉——澄碧的湘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确实易使人产生哀愁的情感.于是便以通感的手法来比喻筝曲。
上阕后两句点明了通感所表述的含义,并点出弹筝人的身份——女子,在以筝弹奏“幽恨”之曲。
下阕开篇也是视觉,重点从筝曲转换到弹筝之人,在宴会席间,沉静地弹筝,“秋水”也即澄澈的目光缓缓流转,表明弹筝的女子完全把整个身心都融合到所弹奏的筝曲中去了。而赏其弹奏者眼中所见既有澄澈目光,也有斜行的筝柱,也将筝和人合为一体,仿佛这乐声不是从筝上弹出,而是从弹筝女子心中涌出一般。正因如此,才能在筝声弹奏到最凄婉断肠的那一刻,女子缓缓垂下双眉,表情与乐声浑然一体,吐尽了胸中的哀伤和怨恨。
全词语辞清美婉丽,情感真挚凄哀,风格含蓄深沉,令人可观可叹。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晏几道。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颂古四十首 其十五。宋代。释守珣。近日尊位复如何,日面月面哩来啰。自从舞得三台后,拍拍元来总是歌。
西江月(十二之一)。宋代。张伯端。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丹头和合类相同。温养两般作用。内有天然真火,炉中赫赫长红。外炉增减要勤功。妙绝无过真种。
蹇驴缓跨,迢递至京城。当此际,正芳春。芹泥融暖飞雏燕,柳条摇曳韵鹂庚。更那堪,迟日暖,晓风轻。算费尽、主人歌与酒,更费尽、青楼?与筝。多少事,绊牵情。愧我品题无雅句,喜君歌咏有新声。愿从今,鱼比目,凤和鸣。
最高楼·蹇驴缓跨。宋代。崔木。蹇驴缓跨,迢递至京城。当此际,正芳春。芹泥融暖飞雏燕,柳条摇曳韵鹂庚。更那堪,迟日暖,晓风轻。算费尽、主人歌与酒,更费尽、青楼?与筝。多少事,绊牵情。愧我品题无雅句,喜君歌咏有新声。愿从今,鱼比目,凤和鸣。
落花五十首 其四十五。明代。沈周。千林红褪已如摰,一片初飞渐渐添。梨雪冱阶人病酒,絮风撩面妾窥帘。并伤鸟起馀芳尽,汎爱鲦争晚浪粘。可奈去年生灭相,今年公案又重拈。
和双溪五首。宋代。曹勋。别去仙山今几春,客心牢落渴生尘。建溪寄向双溪去,一饮还应念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