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句写自己的装束。腰垂锦带,显示出衣饰的华美和身份的尊贵,与第三句“关西将家子”相应;佩吴钩(一种吴地出产的弯刀),表现出意态的勇武英俊。杜诗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之句,可见佩带吴钩在当时是一种显示少年英武风姿的时髦装束。寥寥两笔,就将一位华贵英武的“关西将家子”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第二句“走马曾防玉塞秋”,进一步交代自己的战斗经历。北方游牧民族每到秋高马肥的季节,常进扰边境,需要预加防卫,称为“防秋”。玉塞,指玉门关。这句是说自己曾经参加过防秋玉塞、驰驱沙场的战斗行动。和上句以“锦带”、“吴钩”显示全体一样,这里是举玉塞防秋以概括丰富的战斗经历。
不过,诗意的重点并不在图形写貌,自叙经历,而是抒写感慨。这正是三、四两句所要表达的内容。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古代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李益是姑臧(今甘肃武威,亦即凉州)人,所以自称“关西将家子”。表面上看,这两句诗语调轻松洒脱,似乎带有一种风流自赏的意味。但如果深入一层,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理想抱负和其他作品来体味,就不难发现,在这潇洒轻松的语调中正含有无可奈何的苦涩和深沉的感慨。
写慷慨悲凉的诗歌,决非李益这们“关西将家子”的本愿。他的《塞下曲》说:“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象班超等人那样,立功边塞,这才是他平生的夙愿和人生理想。当立功献捷的宏愿化为苍凉悲慨的诗思,回到自己熟悉的凉州城时,作者心中翻动着的恐怕只能是壮志不遂的悲哀吧。如果说:“莫笑”二字当中还多少含有自我解嘲的意味,那么,“只将”二字便纯然是壮志不遂的深沉感慨了。作为一首自题小像赠友人的小诗,三、四两句所要表达的,正是一种“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式的感情。
这当然不意味着李益不欣赏自己的边塞之吟,也不排斥在“只将诗思入凉州”的诗句中多少含有自赏的意味。但那自赏之中分明蕴含着无可奈何的苦涩。潇洒轻松与悲慨苦涩的矛盾统一,正是这首诗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它耐人寻味的重要原因。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李益。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密字 其一。清代。孙原湘。密字珍珠侧理裁,问郎何处恣徘徊。终年细数无多见,隔日幽期不定来。凤响误猜搴绣箔,花阴闲看过妆台。芳心一寸芸香瓣,炉篆成灰未肯灰。
寄潇湘妃子生辰。清代。陈忠平。久困鄱湖云水陂,梅花消息得来迟。幽芬沁骨寒无敌,疏影浮窗瘦可知。红烛轻摇妃子梦,青风漫送野人诗。潇湘一去三千里,吹取冰心落酒卮。
题谋野堂。宋代。王十朋。满目江山富一堂,公馀身在水云乡。遥岑更作有无色,西子为谁浓淡妆。荷有香能清燕寝,缨无尘可濯沧浪。使君坐此谋何事,境静心清百虑忘。
好事近 坐姜家墩怀吕黍字。清代。陈维崧。闲坐竹林边,绿暗暮禽啁唽。跂脚科头笑傲,更主人投辖。万竿丛筱昼阴阴,风动声敲戛。忆昔悲歌痛饮,有疏狂吕八。
醉歌行留别张潜。明代。王恭。中夜饮,朱颜酡,郁金美酒金叵罗。扬眉吐气为君醉,相逢不饮当奈何。思君隔长河,会少离别多。剧欢继银烛,婉娈出青娥。江讴越吹空浩荡,郢中白雪扬清歌。春风无情吹桃李,昨日花开今结子。贵贱悠悠何足论,古来万事东流水。邙山之坟半无主,马鬣蓬科动离黍。铜雀歌钟散晚烟,茂林松柏凋寒雨。酒阑莫唱丁都护,空使哀情慨今古。青镜频看发渐稀,黄金一去交难固。少年心事谁共知,结交误结轻薄儿。一朝贫贱忍相弃,岂惜浮沈应有时。楼头杨柳垂青丝,楼上与君伤别离。伤别离,长相思。水流花谢两相失,雨散星离从此时。明朝更越千万山,再歌一曲行路难。行路难,摧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