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狄宗亨。唐代。王昌龄。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全诗内容是诗人对朋友真挚情谊的表达,抒发的是惜别之情。狄宗亨,王昌龄的朋友,事迹不详。
“秋在水清山暮蝉”,送行的时间是秋天的傍晚。“水清”,说明天气晴朗,“暮蝉”,日落的时候尚有蝉在鸣叫。“洛阳树色鸣皋烟”,说明送行的地点和朋友要去的地方。“洛阳”是诗人与狄宗亨惜别的地方,也就是今河南省洛阳市;“鸣皋”,狄宗亨要去的地方,在河南省嵩县东北,陆浑山之东有“鸣皋山”,相传有白鹤鸣其上,故名。又称九皋山,山麓有鸣皋镇。本句中的“树色”和“烟”是写景,暮色苍茫中洛阳“树色”依稀可辨,这是实写;在洛阳是看不到鸣皋的“烟”的,但与朋友惜别时,向朋友要去的地方望去,烟雾朦胧,这是虚写。
诗的后两句直抒情怀。“愁不尽”说明两人情谊非同一般,后句侧重点是“空度”,他说,(你走了)我很惋惜(无人与我做伴),白白度过这个凉风飒飒、气候宜人的秋天。这两句语意浅近,而诗人与狄宗亨的深厚情谊却表现得十分深刻,即所谓“意近而旨远”。
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含意隽永深沉,虽然只有四句,但却以情取景,借景抒情,委婉含蓄,意余言外。因为一首“七绝”只有二十八个字,表现的思想感情又较复杂,这也就难怪诗人惜墨如金,用一字而表现丰富的内容,如第二句以“烟”字概括说明想象中的鸣皋景物,第三句以“愁”字表现诗人对狄宗亨的感情之深,皆是妙笔。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王昌龄。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晋天地郊明堂歌六首 其二 降神歌。魏晋。傅玄。于赫大晋,膺天景祥。二帝迈德,宣兹重光。我皇受命,奄有万方。郊祀配享,礼乐孔章。神祇嘉飨,祖考是皇。克昌厥后,保祚无疆。
寄周青在。清代。蔡以台。白板岩扉负甲开,但无车马便蓬莱。风筛千个平安竹,雪压一枝偃蹇梅。慧业已甘灵运后,夜窗还待子猷来。红炉绿蚁春温在,莫枉相思一寸灰。
座中走笔送前萧使君。唐代。薛逢。笙歌惨惨咽离筵,槐柳阴阴五月天。未学苏秦荣佩印,却思平子赋归田。芙蓉欲绽溪边蕊,杨柳初迷渡口烟。自笑无成今老大,送君垂泪郭门前。
夜深忽闻风雨凄然感赋。清代。缪公恩。小炉馀火荻灰温,云暗萧斋静掩门。半夜惊风吹梦醒,满窗寒雨逼镫昏。浊醪力薄难为醉,旧事吟成枉断魂。日月如流伤晚岁,此身空尔寄乾坤。
江门谒陈文恭白沙先生祠。明代。邝露。楚云台接小匡庐,紫水归人赋卜居。鹤发尚披孺子服,羊裘终枉美人车。山连北户多藏豹,门对南溟有化鱼。碧玉楼前千仞雪,肯容狂简礼簪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