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朗读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译文

村里姑娘们匆匆打扮一下就在门首看路过谢雨的使君,三三五五地挤着棘篱门往外探望。你推我挤的有人尖叫裙子被踏破了。

村民们老幼相扶相携到打麦子的土地祠祭祀,剩余的祭品引来乌鸢在村头盘旋不去。黄昏时在路上遇到一个醉倒的老人。

注释

旋:立即;使君:词人自称。

棘篱:以荆棘围成的篱笆。

茜:茜草,此处指代红色;罗裙:丝绸裙子。

收麦社:麦子收过之后举行的祭神谢恩的活动。

乌鸢:乌鸦、老鹰;赛神:用仪仗鼓乐迎神出妙、周游街巷等活动,称之为赛神。

参考资料:

1、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121-125

2、夏承焘 等.苏轼诗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429-436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创作背景

  这组词作于元丰元年(1078年),是时苏轼43岁,任徐州太守。当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当年初夏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参考资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34-739

  这首诗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农村姑娘三五成群站在家门口看望使君的情景和农民丰收后祭祀神灵的欢乐情景。

  上片主要是描写农村中的姑娘速上红妆、争相观看使君的场景,十分生动有趣。“旋抹红妆看使君”,村中的姑娘急急忙忙地抹上红妆赶去观看路过的使君。一个旋字写出了乡村姑娘的特色,她们不会像富家深闺中的女子那样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抹上红妆显示出爱美之心,但也只是稍稍打扮便可;另外,也写出了她们看望使君的急切心情。“三三五五棘篱门”,姑娘们三三五五地挤在棘篱门前,你推我、我推你,争相抢看远道而来的使君,她们活泼、自然的神态不道而明。“相挨踏破茜罗裙”,在这种推挤之中,甚至踩破了她们红色的罗裙,读者可以想象簇拥中的她们因罗裙踏破、或一睹使君的杂乱尖叫声、打闹声,场面感十足,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看见她们欢喜又含羞的笑脸,听到她们娇柔的欢闹。

  下片转而主要描写祭祀的情景。“老幼扶携收麦社”,老老少少相互扶携到土地祠祭祀神灵,真诚感谢上天大将甘霖,老幼扶携可见盛况空前。“乌鸢翔舞赛神村”,人们以丰富的酒食酬谢神灵,而引来了无数馋嘴的乌鸢,它们在村头飞翔盘旋,久久不肯离去,词人不直接描写酒食的丰盛,却以乌鸢翔舞的场景进行侧面烘托,笔法婉曲而又恰到好处地予以表现。“道逢醉叟卧黄昏”,词人和百姓共同宴饮、狂欢之后,在归途中看见一个老人醉卧于道旁,仿佛是不经意之笔却实为匠心,以这一特写的镜头反映出普村同庆、普村同欢的情景,韵味无穷。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石林千笋髻,鬼斧斲天颜。怒兕排云立,苍虬拿雨湲。

寺藏秋叶半,鸟渡黛烟间。侧侧幽溪月,杖龙乞鹤还。

()

飘飘天上谪仙人,尝作金銮侍从臣。老大风流殊未减,锦袍如旧白头新。

()

梅仙自是真豪杰,不比区区事高洁。翩然一弃吴市门,应有精光参日月。

遗踪寄在西山巅,龙之灵洞凤之穴。家老短□有耳孙,爰作夜台称妙绝。

()

浩歌天地自何年,幽敞高轩紫翠边。五月林塘梅雨过,香风先动一池莲。

()

才既无双数亦奇,高鸿难慕羽堪仪。长沙旧是陶公族,遗集重开晋义熙。

良璞不售多在楚,灵珠无价本名隋。虽惭司马藏山笔,此志争光自可推。

()

秧畦水浅飞双鹭,兰桨去经桃叶渡。回头枨别四门云,烟树苍苍雨声暮。

吾生偃蹇孤生松,一子不结千针空。此行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