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登总持阁。唐代。岑参。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总持阁高峻直逼云天,登上楼阁好像靠近日边。
晴天俯视,万井之树尽收眼底,五陵烟雾迷茫动人愁思。
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
早知佛教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
总持阁:在长安城永阳坊、和平坊西半部大总持寺。
诸天:天空。
井树:井边之树。
渭川:渭水。
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
写这座高阁的高,诗人用了眺望的视角来写,主要用到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还加入比喻,对比这样常见的修辞来增加效果。“逼诸天”、“近日边”,这是夸张和比喻,“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也是夸张,但是在意义上有一种递进,使高阁的形象更具体。“低秦岭”、“小渭川”有夸张地成分但也有对比,拿这样的秦岭渭河来突出总持阁之高。其实在最后的结尾诗人的态度里也有夸张的意思,他当然不会真的为了一座高阁而出家,这里只不过是为了进一步说明这座佛寺古阁的环境清雅视野开阔罢了。全诗其实很有李白式的浪漫,李白的诗句里就常用到夸张的修辞。也就是因为岑参在诗里这样淋漓尽致得专写总持阁之高,所以使作品在整体上有了一种很突出的气势,这样的处理方法在他的诗作里是常见的,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岑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的特色。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南朝故迹惟天禧凤凰台鹿苑郗氏窟为最久。宋代。任希夷。有泉何取台仪凤,事佛空教后作蛇。狐穴蚁巢零落尽,却能留此梵王家。
秋兴 其七。明代。杨时英。漠漠苍烟接翠微,感时搔首叹蓬飞。西原落日猿初啸,寒渚经霜蟹渐肥。紫气遥瞻关令尹,澄江长忆谢玄晖。可堪鼓瑟非齐好,九日谁怜未授衣。
题傅曰川修撰日会中书兄弟趋朝图。明代。李东阳。凤穴连翩起,螭坳次第登。羽毛皆俊拔,意气各骞腾。燕赐琼林屡,班跻玉陛仍。旒瞻依黼座,阙步绕觚棱。陌引联镳骑,帘疏隔院灯。萼楼红影近,桂殿碧阴层。简出遗书校,麻翻御草誊。袍分五色锦,衔带两条冰。大冶声频跃,连城价倍增。谢堂题省笔,姜被拥宫绫。旧德栽培久,前贤藻鉴曾。食牛惊坐客,渡蚁识胡僧。胜地多奇产,高门合载兴。随騧还并出,元凯竟同升。海岳灵争献,风云运可乘。声名驰赫奕,文彩映彪弸。道义真模范,词章亦准绳。子由元学轼,王缙不惭丞。颂美诗人义,图形画史能。冠裳俱伟硕,丰度俨端凝。孝本先肤发,忠宜念股肱。葵倾心足拟,茅拔象须徵。圣主方求彦,良贤庆得朋。商家如梦说,物色总堪凭。
和人次韵。唐代。鱼玄机。喧喧朱紫杂人寰,独自清吟日色间。何事玉郎搜藻思,忽将琼韵扣柴关。白花发咏惭称谢,僻巷深居谬学颜。不用多情欲相见,松萝高处是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