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朗读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译文

西湖风光好,你看那夕阳映着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坞,长满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红。宽广的湖面波平似镜,小船横靠在那静寂无人的岸边。浮云消散,西南方露出了明月。傍水的栏杆边上凉风习习,带来了阵阵莲荷清香。这拂水的凉风,吹醒了游人的酒意。

注释

西湖:指颍州西湖。

坞:湖岸凹入处。

汀:水中洲。

轩槛:长廊前木栏干。

芰:即菱。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创作背景

  此词为作者于熙宁五年(1072)退居颍州时所作。

参考资料:

1、李之亮.《欧阳修集编年笺注》.成都:巴蜀书社,2007:198

  “残霞夕照”是天将晚而未晚、日已落而尚未落尽的时候。“夕阳无限好”,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歌咏过这一转瞬即逝的黄金时刻。欧阳修没有直写景物的美,而是说“霞”已“残”,可见已没有“熔金”、“合璧”那样绚丽的色彩了。但这时的西湖,作者却觉得“好”。好就好在“花坞苹汀”。在残霞夕照下所看到的是种在花池里的花,长在水边或小洲上的苹草,无一字道及情,但情却寓于景中了。“十顷波平”,正是欧阳修在另一首《采桑子》里写的“无风水面琉璃滑”。波平如镜,而且这“镜面”浩渺无边。“野岸无人舟自横”,这句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作者改“渡”为“岸”,说明“舟自横”是由于当日的游湖活动结束了,因此这“无人”而“自横”的“舟”,就更衬托出了此刻“野岸”的幽静沉寂。

  “西南月上”,残霞夕照已经消失。月自西南方现出,因为不是满月,所以虽在“浮云散”之后,这月色也不会十分皎洁。这种色调与前面的淡素画图和谐融洽,见出作者用笔之细。“轩槛凉生”,这是人的感觉。直到这时才隐隐映现出人物来。至此可知,上片种种景物,都是在这“轩槛”中人的目之所见,显然他在这里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这里,作者以动写静,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使人们仿佛置身红尘之外。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水面风来”,既送来莲香,也吹醒了人的醉意。原来他喝醉了酒,就这么长时间地悄无声息地沉浸在“西湖好”的美景中。这位颍州西湖的“旧主人”怀着无限深情,谱出了一曲清歌。

  欧公在此词中借啸傲湖山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的情趣。词中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朗读
()

猜你喜欢

凉飙送残暑,秋色望中新。天迥迷星斗,宵寒待月轮。

境同牛渚上,诗寄凤池人。僚友东床客,冰清合许亲。

()

半载心期一夕休,晓风残月怅悠悠。刘晨去后花应谢,箫史归来凤少留。

别梦易迷桃叶渡,离魂难上木兰舟。秦淮便是天河水,为有张星在上头。

()

四野何空阔,新阴绿可扪。青山排对岸,黄犊下孤村。

风定雨初歇,潮归沙有痕。扁舟行缓缓,遮莫暮烟昏。

()

红日三竿睡始兴,无端神爽忽然生。还山不觉年高迈,举世谁分此浊清。

满酌流霞冰玉映,朗吟佳句蕙兰馨。绸缪不尽东床念,云外归来鹤一声。

()

百年心不料,一卷日相知。乘兴偏难改,忧家是强为。

县城寒寂寞,峰树远参差。自笑无谋者,只应道在斯。

()

禁漏无声昼刻移,天家敕旨出廷墀。诸公且尽仙洲乐,未到分番上直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