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①去:指距离。
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黄遵洸.《英诗咀华:汉英对照》: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4.01:第5页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梅坳题石 其二。明代。简耀。河汉桥成怅别离,萦怀到处忆蛾眉。舞疑蝶粉翻花径,曲似莺簧唤柳枝。妆匣半留新翡翠,镜台犹冷旧胭脂。可怜艳骨埋香土,莫惜黄金买篆碑。
述愤一十七首弘治乙丑年四月作是时坐劾寿宁侯逮诏狱 其十一。明代。李梦阳。湫宇夕阴阴,寒灯焰不长。气楼递微明,飘忽如清霜。人云网恢恢,我胡寓兹房。墉鼠语床下,蝙蝠穿空梁。惊风振南牖,徂夜倏已央。于邑不成寐,展转情内伤。
闻友人言林茂之先生尚未能葬。清代。王士禄。多寿林那子,风尘道漫尊。暮年双眼暗,儿日一钱存。死阙黔娄谥,生悲杜甫魂。桐棺还地上,何处故人恩?
蝶恋花·昨夜狂风今日雨。宋代。陈德武。昨夜狂风今日雨。风雨相催,断送春归去。万计千方留不住。春归毕竟归何处。好鸟如歌花解舞。花鸟无情,也诉离愁苦。流水落花芳草渡。明年好记归时落。
用几复韵题白氏思堂。宋代。黄庭坚。夫子勤於蘧伯玉,洗心观道得灵龟。开门择友尽三益,清坐不言行四时。风与蛛丝游碧落,日将槐影下隆墀。天空地迥何处觅,岁计有余心自知。
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宋代。苏轼。昔者子舆病且死,其友子祀往问之。跰?鲜鉴井自叹息,造物将安以我为。今观古塑维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龟。乃知至人外生死,此身变化浮云随。世人岂不硕且好,身虽未病心已疲。此叟神完中有恃,谈笑可却千熊罴。当其在时或问法,俯首无言心自知。至今遗像兀不语,与昔未死无增亏。田翁里妇那肯顾,时有野鼠衔其髭。见之使人每自失,谁能与结无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