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醛造句



1、以苯酚和乙醛酸为原料,对对羟基苯乙酸制备中的缩合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

2、三氯乙醛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在饮用水中作为消毒副产物也有微量存在。

3、对三氯乙醛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4、以乙醛酸和尿素为原料,混酸作催化剂合成了尿囊素。

5、臭氧氧化乙醛的能量效率随能量输入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6、用氨基化合物,乙醛酸和双氰胺树脂等分别处理浸酸裸皮的软化裸皮后进行少铬鞣制。

7、在催化剂存在下,用双氧水氧化乙二醛溶液快速合成了乙醛酸。

8、马蹄草油,松节油,肉桂乙醛,桂叶油,香茅油,水。

9、不过只有一套基因的人却会能接受乙醛,最终变成一个严重的饮酒人。

10、在酸性介质中,用氧气氧化乙二醛溶液,可快速合成乙醛酸。

11、而那些携带一个拷贝数的人却可以耐受乙醛,从而大量饮酒。

12、对马来酸酯臭氧化合成乙醛酸的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臭氧化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反应的影响。

13、结论:猪苓汤对乙醛酸溶液诱发的肾结石形成有抑制作用。

14、实施后有效地防止了乙醛氧化塔的爆炸事故,并提高了醋酸收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5、以铅电极上草酸电解还原合成乙醛酸的反应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电解合成添加剂的结构对反应的影响。

16、苹果和咖啡有诸多共同要素:乙醛,环己,己酸和一些酯。

17、这是因为大量饮酒后,肝细胞无法将有害物质乙醛全部处理,而造成急性中毒。

18、香菜的挥发油成分比较复杂,茎叶中的主要成分包括壬烷、癸烷、苯乙醛

19、乙醛酸循环体发现于油脂种子的贮藏组织中。

20、乙醛脱羧酶帮助醛脱去羰基形成仅有碳氢原子组成的链,即碳氢化合物。

21、本文作者用填充柱气相色谱法直接测定了污染空气中甲醛、乙醛、丙醛的含量,并对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22、此外,“水合三氯乙醛”和“戊巴比妥”还有交叉的耐药性。

23、除了“戊巴比妥”外,毒物学家还发现了大剂量的“水合三氯乙醛”。

24、利用电位滴定仪,以作为溶剂能方便准确地测定出乙二醛液相氧化液中乙醛酸的含量。

25、液氨多储于耐压钢瓶或钢槽中,且不能与乙醛、丙烯醛、硼等物质共存。

26、乙醛是有毒物质,会损害人体的。

27、第二个问题包含了对乙醛包容性反应的可能。

28、低沸点的醛类有甲醛、乙醛等,高沸点的醛类有糠醛、丁醛、戊醛、己醛等。

29、评述了我国乙醛酸的研究、生产现状及其开发前景。

30、了解三氯乙醛的毒性和致突变作用。

31、吉化电石厂的醋酸生产目前仍采用乙醛氧化法制取醋酸的工艺技术,精馏工艺采用的流程为高低高的双塔精馏方式。

32、人们已经知道,萌发的含油种子中有乙醛酸循环体。

33、本文报道在钛阴极上草酸还原制乙醛酸的电解工艺。

34、人们广泛认为,乙醛是造成宿醉不适感的原因之一,当它在血液里逐渐积聚时,会引起脉搏加速、出汗、皮肤发红、反胃和呕吐。

35、过程分两步走,酒精首先分解为乙醛,继而分解为醋酸盐。

36、但当反应液中氰化物浓度减低时,三氯乙醛水解分裂生成氯仿的趋势即逐渐增加。

37、探讨瓶级聚酯切片乙醛含量高的原因和采取的对策。

38、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丙酮酸分解为乙醛和二氧化碳。

39、将含三氯乙醛废硫酸加水稀释后,不需预热,直接向废硫酸中通入水蒸汽进行蒸馏的方法处理含三氯乙醛废硫酸。

40、无论是生物柴油还是含有乙醛的汽油,都将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

41、在这个过程中乙醛取代了氧作为氢的受体。

42、这个速率控制步骤产生了作为中间体的乙烷基钯,而转换是通过一连串的氢转移到乙醛和钯的弱配合物完成的。

43、甲醛和乙醛混合,逐渐加入氢氧化钠到反应装置。

44、降低系统中水的含量,使乙醛的生成量明显降低,并减少了乙炔的消耗;

45、酒精在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为乙醛

46、双结合受氧的攻击形成乙醛和碳酸基。

47、认为该类抗生素结构上共有的伯、仲氨基与乙醛的衍生化反应产物,在一定电位下易吸附于电极表面。

48、光通量减弱使乙醛和甲苯的降解率均下降。

49、这种抑制受鱼藤酮与线粒体预保温的影响,然而并不是继发于胆碱的氧化产物三甲铵乙醛的氧化受抑制的结果。

50、目的通过了解血液乙醛代谢的动力学变化,为建立酒精中毒实验动物模型提供依据。

51、以前它是由碳水化合物发酵得到,现在由乙醛醛醇缩合或石油气体氧化的合成方法制得。

52、我们要采购碱,化学品全部,实验室供应化学药品,乙醛和酉同类,胺,酯,有机的酸,有机的中间又化学的试药。

53、目的:研究人体单剂量口服乙醇后,乙醇在体内的毒性代谢产物乙醛在唾液和全血中的浓度时间变化过程。

54、催化臭氧氧化乙醛的能量效率随能量输入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55、调查报告中说,在法国家居中普遍存在的化学污染物是甲醛、乙醛、酞酸盐和敌敌畏。

56、酸奶中主要风味成分乙醛与双乙酰的含量与原料乳的非脂乳固体含量及发酵培养时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