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暑候浊,云火高巑岏。
岂徒肌骨烦,木卷川流乾。
新居得南斋,楹槛稍虚宽。
森罗对草树,晓暮清阴寒,
汛扫布几簟,气体粗可安。
图书虽非多,迹足备览观。
圣贤述事业,细大无不完。
高出万古表,远穷四海端。
於中苟得趣,自可忘寝餐。
况今有道世,谷禄正可干。
朂哉二三子,及时张羽翰。
力学致显位,拖玉簪华冠。
毋为于博弈,趣取一笑欢。
壮年不再来,急景如流丸。
新迁书斋颇为清旷偶书呈全董二秀才并示倒良。宋代。司马光。长夏暑候浊,云火高巑岏。岂徒肌骨烦,木卷川流乾。新居得南斋,楹槛稍虚宽。森罗对草树,晓暮清阴寒,汛扫布几簟,气体粗可安。图书虽非多,迹足备览观。圣贤述事业,细大无不完。高出万古表,远穷四海端。於中苟得趣,自可忘寝餐。况今有道世,谷禄正可干。朂哉二三子,及时张羽翰。力学致显位,拖玉簪华冠。毋为于博弈,趣取一笑欢。壮年不再来,急景如流丸。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送姜佥宪始分省江西。明代。王世贞。万庾敖仓粟,千帆下濑兵。伊谁任保障,南北一书生。命岂冯唐晚,恩元介子轻。拮据双鬓在,留滞寸心明。金紫当年物,丹青异日名。除书历下里,襆被斗边城。家接三江近,人如九派清。还逢狱中剑,拂拭请长缨。
玉楼春。金朝。王哲。鹤儿每每常相聚。点点苍苔啄食觑。青霄空外唳天时,明月光中频警露。逍遥鲜洁理毛护。自在游行惟顾步。怡然呼取舞风来,六个随余蓬岛去。
高公权之母郭氏挽诗。宋代。魏了翁。妇道始衷终,宁过三者从。髧髦维我特,蓬首为谁容。但识同心处,宁拘异域封。坛前两溪水,昼夜自溶溶。
舟行值雨。清代。管棆。前山槎丫如转磨,后山偃蹇还伏卧。须臾四山云气生,云阴全仗天公作。萧萧入水纹渐多,飒飒打篷声愈大。蜻蜓舟中小于叶,缩脚挛腰但跛坐。陈言一编犹在手,吟声欲与滩声和。冷烟积灶炊芜菁,兀兀枯篷忍昏饿。流萤草际知几点,啼鹃峡中刚一个。丈夫遭遇不可料,好景良时何闷过。倒回江水洗寒云,张帆笑指青天破。
与陈大监乞米。宋代。释宝昙。灶间三日怒饥面,老去一豪无木肠。走乞毗耶半炊玉,归来作舞绕绳床。
永和宫词廿七首 其十六。清代。吴伟业。两王最小牵衣戏,长者读书少者弟。闻道群臣誉定陶,独将多病怜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