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幹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书端州郡斋壁。宋代。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幹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包拯。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次韵王四馆宿 其四。宋代。刘攽。月白天虚星斗横,夜深高阁势峥嵘。怪来耳冷人声绝,会是斋居近太清。
鲍待用 其四。宋代。林亦之。读尽东床一卷书,不妨踪迹向来疏。剑津红帐为门户,想得多多送葬车。
龙井 其一。明代。冯昌历。源泉一滴海潮通,无限波涛发此中。试问龙归何处是,满林风起吼长松。
初到行在。宋代。陆游。六十之年又四年,也骑瘦马趁朝天。首阳柱下孰工拙,从事督邮俱圣贤。笔墨有时闲作戏,功名到底是无缘。都城处处园林好,不许山翁醉放颠。
题岘山图三绝。宋代。释宝昙。不见轻裘快马归,遥怜暮雨湿公衣。岘山十里城南路,灯火家家望翠微。
席上咏牡丹家兄诸客共赋。明代。区大相。华堂宾已合,画帐旦须开。叶似春云剪,花如承露杯。红芳无比拟,丽藻竞新裁。绵绣王公谷,烟霞仙客醅。物华天上贵,春色日边来。有美韶年赏,淹留皆上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