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雨连三日,溪声屋后饶。沙堤窗外滑,烟树望中遥。
茅舍依高岸,银泉落小桥。泥泞何处客,归路正迢迢。
白鸥塘杂咏 其三。清代。陈斗南。猛雨连三日,溪声屋后饶。沙堤窗外滑,烟树望中遥。茅舍依高岸,银泉落小桥。泥泞何处客,归路正迢迢。
陈斗南,凤山县人。清乾隆间(1736~1795)邑诸生。生平不详,有《东宁自娱集》一卷,连横《台湾通史》艺文志中有著录。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
陈斗南。陈斗南,凤山县人。清乾隆间(1736~1795)邑诸生。生平不详,有《东宁自娱集》一卷,连横《台湾通史》艺文志中有著录。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登泰山记。清代。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九日江楼眺望二首 其一。明代。卢龙云。枫叶芦花渐有霜,客中高会又重阳。登临处处堪乘兴,何必尊前感异乡。
忆归。清代。牛焘。三千里隔几云关,不见银峰夕照间。两迤东西极边徼,三年风雨对黔山。夜行自分衣无锦,序拙人嫌鬓已斑。陶令荒园松菊老,何时把酒醉酡颜。
次韵公胜晓起对雪。宋代。强至。向晓寒威觉倍浓,雪霙纷糅冷兼风。乱装琼树千林密,疑泻银河一夜空。鸥鹭失群吟景内,乾坤同色醉眸中。青衫瘦马凌朝出,翻羡袁安得卧穷。
次答础尘留别诗四首 其四。清代。陈恭尹。郁孤台上望,了了见西江。山色奇无尽,滩声怒未降。帆樯通九域,形胜控南邦。雄略凭君在,宁为鼎可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