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角山楼尘不到,灯窗记伴维摩。夜阑风雨起龙柯。
群魔从嚄唶,老子自婆娑。
三宿归来惊劫换,眼前一片烟波。华年心事两蹉跎。
待招鸾啸客,和我凤兮歌。
临江仙 和瞿禅风雨龙吟楼呈孙养臞先生。近现代。王季思。一角山楼尘不到,灯窗记伴维摩。夜阑风雨起龙柯。群魔从嚄唶,老子自婆娑。三宿归来惊劫换,眼前一片烟波。华年心事两蹉跎。待招鸾啸客,和我凤兮歌。
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王季思。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临江仙。宋代。管鉴。三月更当三十日,留春不住春归。问春还有再来时。腊前梅蕊破,相见未为迟。不似人生无定据,匆匆聚散难期。水遥山远谩相思。情知难舍弃,何似莫分飞。
近榆亭。宋代。陈造。何年几星精,夜辞天帝家。幻为赖乡种,增贲别乘衙。似闻彩凤舞,天风乱晨霞。尚当月林饮,一掺渔阳檛。
东城道中与王守敬张思廉同赋。元代。徐贲。水郭秋风后,寻诗客共过。晚鸿将集渚,风叶尽随波。野客便诗思,潭鱼识棹歌。前山青数点,不似乱云多。
秋暮书怀 其六。宋代。张舜民。再到崆峒寺,题名尚宛然。存亡如昨日,筋力想当年。祸福归玄鸐,晨昏听杜鹃。此间无虎豹,好著养生编。
寄题严氏樊川别墅二首 其一。元代。范梈。先生天下士,小隐郭东村。甃水缘开径,楹山对掩门。士风宁近洛?川姓不离樊。樽俎心虽间,衣冠口已喧。
自桃树坳至巴家坳皆极险峻。清代。吴振棫。入山眈苦吟,摹状成结构。山意不我屈,出奇与诗斗。兹辰涉诸坳,遂使我马瘦。上坡骇梯空,下坡疾放溜。苔滑不受趾,木摽几绝脰。阪危侧掀淖,石裂下陷窦。怪禽前后啼,雾雨无白昼。一步一惕息,十步一逗留。入险非人挤,敢吁神物救。饥疲无佳思,印手欲缩袖。但歌《蜀道难》,未免见闻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