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声日夜喧,历阳树色暗郊原。
车尘千里春风道,应湿襟前岱岳痕。
浦口别印昆入都。近现代。陈三立。扬子江声日夜喧,历阳树色暗郊原。车尘千里春风道,应湿襟前岱岳痕。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陈三立。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平谷杂诗十八首 其十八。清代。曾习经。楚泽哀时命,田园归去来。室庐无定处,风雨犹深怀。短策支颐久,单衣至骭裁。比邻逢李叟,还讯菊花开。
倒叠前韵。明代。解缙。驱驰万里觐天颜,夜梦红云玉笋班。传道雷霆收北虏,已将霖雨洗交蛮。陈情白日辞深殿,解绶黄云返故山。洞里桃花烦致意,叶心朱实待人还。
送崇教大师惠思归山。宋代。潘阆。受知圣眷与谁同,师号封题寄梵宫。为谢国恩来阙下,又承天泽去中山。禅余静对江亭月,吟苦凉生海树风。若到赤城逢羽客,但言孤鹤在金笼。
喜谢侯相过。明代。张元凯。夫差城中车与马,扬扬谁识衡门下。安石能来问许询,相逢绝少元规尘。直钩共把沧浪钓,开口且向青天啸。东邻杏花方嫣然,柳条才可胜春烟。床头禄米储一斛,换酒堪直三千钱。
冬至前一日到游源及归知元善亦自彼回途中遇风不得相近偶成。元代。岑安卿。夜醉重峰酒,晓行游径霜。急风来广漠,初日在微茫。交臂恨相失,思君还自伤。翛然鹓鹭质,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