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盦登七十,苏盦亦六十。
海滨成二老,觞辰差旬日。
一楼一天帝,据之各无匹。
乙盦杜德机,奇哀寄示疾。
苏盦徇变雅,腾吟如草檄。
二子痴则同,苏盦益傲物。
不知老将至,胸伏万锐卒。
待世非弃世,天护龙蛇蛰。
屋山垂海云,揽结溢渴笔。
传观助张目,余年六十七。
读郑苏盦六十感愤诗戏和代祝。近现代。陈三立。乙盦登七十,苏盦亦六十。海滨成二老,觞辰差旬日。一楼一天帝,据之各无匹。乙盦杜德机,奇哀寄示疾。苏盦徇变雅,腾吟如草檄。二子痴则同,苏盦益傲物。不知老将至,胸伏万锐卒。待世非弃世,天护龙蛇蛰。屋山垂海云,揽结溢渴笔。传观助张目,余年六十七。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陈三立。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齐天乐五十首 其三。清代。端木埰。小庭深院无尘梦,堂前四松交荫。黛影拿云,青阴漏月,满地霜华寒浸。涛声到枕,听子落空阶,幽人未寝。贤主多情,扣门相就更呼饮。伤心当日胜友,到重来散尽。清泪交衽。任是虬姿,依然无恙,庑下梁舂难赁。西州路稔,便洒泣羊昙,也成衰甚。待问山童,那堪门巷审。
抒怀上南京常山公。宋代。宋祁。缁帷怅别倏经年,荣路心危重惘然。宁死道边终自直,狂歌河上欲谁怜。魂随夜蝶星垂地,信断秋鳞水接天。早晚承明庆三入,愿持云汉续遗篇。
次韵程道益见赠二首 其一。宋代。俞德邻。此生惭愧马牛襟,返锁柴门岁月深。避地管宁甘白帽,登台郭隗自黄金。风霜渐老骚人鬓,天地元知国士心。却喜程侯晚相遇,长鱼碧酒共清吟。
无题四首 其四。宋代。张逊。新水流云满绿皋,画桥微步听黄袍。空传解佩酬交甫,只惜能诗似茜桃。柳色障尘侵小扇,荷筒含雨沁香醪。蛾眉老去都陈迹,怀古怀春谩自劳。
万年春 衲衣。宋代。丘处机。衲袄秋来,著身渐觉时相称。霜天净。畅怀游兴。不怕西风劲。百片千条,上下穿联定。宽还正。外疏狂性。内放明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