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叟列至人,又独称才士。
先生墨者儒,道术在于是。
颛颛以尽年,抱古泄文字。
细译百国书,为醇醺万类。
横流插坛坫,强聒尊孤寄。
余技包恽王,好手亦树帜。
穿限应求者,得钱活亲懿。
自诡食其力,呺然骄一世。
今岁试腰脚,投杖穷海澨。
雁荡瀑漱肠,播吟副好事。
私怨不过我,颜鬓揣梦寐。
隔酒倚槁梧,忘老枕中秘。
寿林畏庐同年七十。近现代。陈三立。蒙叟列至人,又独称才士。先生墨者儒,道术在于是。颛颛以尽年,抱古泄文字。细译百国书,为醇醺万类。横流插坛坫,强聒尊孤寄。余技包恽王,好手亦树帜。穿限应求者,得钱活亲懿。自诡食其力,呺然骄一世。今岁试腰脚,投杖穷海澨。雁荡瀑漱肠,播吟副好事。私怨不过我,颜鬓揣梦寐。隔酒倚槁梧,忘老枕中秘。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陈三立。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观李伯时阳关图二首 其二。宋代。谢薖。春草春波伤底事,青青柳色最消魂。龙眠自有离家恨,猊得阳关烟雨昏。
游石桥三绝 其一。宋代。李光。要观台岭百千灯,云水飘然愧衲僧。且寄此身江海上,不辞千里旋敲冰。
佛山。明代。王夫之。昔闻沧波兴,挂席奖微向。荔棹戒晨征,葑田果迎望。山尽时远飘,川分故微漾。星河摇碧缀,天气复青荡。寄身良已孤,行吟空自壮。万端散纷诡,吾道有兴丧。无取笑支离,徒滋罥禽尚。繁虑本物先,冥欢辍想像。迟尔海鸿飞,明珠怀佳贶。
思方外友。宋代。张椿龄。我闻仙人隐尘寰,带索不整轻云寒。练气萧萧颜如丹,写诗赋咏锵琅玕。自言富贵无所待,一啸万古神情欢。嗟哉世故散淳朴,那识五体存真官。残形渗漉亏灵药,夙夕不愧精神单。仙芝混成生恍惚,道在此身端可观。离明坎兑发变化,大似百渎还海湍。光辉便可揖玄上,胡用木钻钻石盘。亘古虚无阡陌阔,从君跨鹤而乘鸾。
虞美人八首 其八。清代。史承谦。钗头彩胜看初卸。又过烧灯也。前溪挑菜水粼粼。已有春风消息上罗裙。而今游冶心都歇。掩户真愁绝。只拚独饮醉如泥。休问明朝花信到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