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抚孤呻海上楼,药烟灯穗飒然秋。
岂期与物同疵厉,稍欲祈天赦缚囚。
症结竟窥囊底智,风光宛托剡中游。
神州莽莽谁医国,方技余存第一流。
闰五月归张氏女子卧痾沪上嘉定余伯陶主方起。近现代。陈三立。奔抚孤呻海上楼,药烟灯穗飒然秋。岂期与物同疵厉,稍欲祈天赦缚囚。症结竟窥囊底智,风光宛托剡中游。神州莽莽谁医国,方技余存第一流。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陈三立。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有客。宋代。张九成。春雨止复作,闭门无与居。童奴告予言,有客叩吾庐。束带出见之,欣然一丈夫。手携一尊酒,辞气何晏如。谓言久闻名,曾未瞻簪裾。天寒宜饮酒,一杯聊以娱。盘飧亦草草,蔬果间溪鱼。颜色温胜玉,言谈贯如珠。岂期有道者,而来警我愚。酒酣意两适,心閒乐有余。四海元有人,君勿轻荒区。
次韵君俞病中见寄。宋代。李之仪。老眼逢春如有隔,不觉花前手频拭。昔陪韦杜尺五天,此地去天今几尺。东家有客贪春甚,酒作衾裯花作枕。瘦逼休文臂渐消,渴近相如尤殢饮。赏心直以花为命,醉头只恐扶难正。春归每恨太忙生,不惜一春常似病。我老无用终安之,屡欲从君独较迟。方将结束穷胜致,投欢祗许春相知。诗来苦诉不自乐,春固恼人多索寞。何妨强袭起应刘,间促扁舟寻李郭。君不见乐羊功名方煜煜,归来谤书已盈箧。争如随地任低昂,漫浪猗玕尽元结。
饮马氏园赠童子马国馨 其一。明代。陈献章。日转芭蕉双窦鸣,飞飞蜂蝶喜新晴。衰翁醉卧溪园里,一曲春牛和国馨。
雨晴小步。宋代。陈必复。蚕月家家静,村流处处深。草分两岸色,竹覆半池阴。少饮亦微醉,独行还自吟。儿童怪相问,争识野夫心。
送李荣甫知事迁淮西 其二。元代。许谦。淮水出桐柏,浙江发东阳。期会至沧海,千里遥相望。源澄挠不浊,水德固可量。愿将此清泠,溥施彼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