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子山,打瓦鼓。
扬平山,撒白雨。
下白雨,取龙女。
织得绢,二丈五。
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
绵州巴歌。两汉。佚名。豆子山,打瓦鼓。扬平山,撒白雨。下白雨,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
本篇运用各种主动形象的比喻来形容一条瀑布。先写瀑布的来路。在豆子山能听到溪涧里的流水声象打鼓似的,到扬平山就见到流水冲击石块,溅起的水点象下雨一样。由鼓声联想到娶新妇,由下雨联想到龙女,由龙女引出织绢,织出的绢,便是这条瀑布。最后交代瀑布的去向,一半流到罗江县,一半流到玄武县。全诗想象丰富,用的比喻非常质朴,表现出民歌独特的风趣。
天冠山二十八首 其十三 雷公岩。元代。王士熙。谷口阴风来,山头暮云举。但见飞电光,山人贺春雨。
南天窝授竹影题用徐天池香烟韵七首 其二。明代。王夫之。月华欲上不得上,晴光一倍偿今朝。轻云疑尔还相掩,宿雾初蠲忽巳飘。低亚殢人相绰约,回波响远试逍遥。翻然欲把浮邱袂,冉冉云轻隔海潮。
再赋 其二。宋代。洪适。圃在前村若个知,山逢愚叟会须移。前言戏耳君休怪,七绝成阴自有时。
我行。明代。李梦阳。采虻采虻,于彼中野。我行思子,瞻望伊阻。我有笾有俎,湑湑我酤。坎坎我鼓,反反我舞。有筵有几,我有桃李。不见子都,实维忧矣。
春江花月词。宋代。曹勋。群芳珠箔映青楼,楼上珠帘卷玉钩。十二香衢遍罗绮,青楼和月为君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