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曾坠海西南,刺眼青山急欲探。却对石人两无语,鬓华墓树各毵毵。
槟榔屿李丕耀所建义冢亭二十年前尝乞余记亭有李石像没十稘矣。清代。陈宝琛。一尘曾坠海西南,刺眼青山急欲探。却对石人两无语,鬓华墓树各毵毵。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陈宝琛。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三月十五日。清代。多敏。夜色凉如水,杏花寒不寒。诗魂牵一缕,绕遍曲阑干。衣薄秋同样,窗虚月共看。小鬟閒偶语,似亦怅春残。
泛江。唐代。杜甫。方舟不用楫,极目总无波。长日容杯酒,深江净绮罗。乱离还奏乐,飘泊且听歌。故国流清渭,如今花正多。
秋晚忆舍弟寺居清适复有此寄。明代。区大枢。禅林秋色晚,久坐转成幽。白露收庭枣,清霜折海榴。诸贤时复过,半偈日应留。何必庐山上,还寻慧远游。
祝英台近 题耕客烧砚图。清代。龚翔麟。翡翠纹,鸲鹆眼,自小耒边伴。鞍背船唇,离手未曾惯。因甚兴倦江湖,归耕香草,竟烧了、红丝一半。听侬劝。且留滴露经窗,周易暇时点。诗便穷人,词却不妨按。只须记取他年,春风得意,莫污了、焚馀一半。
学山野烧异常登高泮宫如在火池中间泮师率诸。宋代。郑刚中。传道官颇清,防患计微拙。学宫墙外草,十里望不绝。芟除失豫备,滋蔓久盘结。野烧因风起,四垣具烈烈,堂上帘低垂,飞灰如落雪。夭矫逼檐槛,流熛向门阒。何但光孔圣,亦已照十哲。诸生固猝猝,矩步未敢越。相与望而畏,鹿骇惊鸥决。似闻先生窘。书簏自提挈。倾盆浆一空,戛斧羔亦竭。势过万舆薪,杯水谩毫未。颇欲伏忠信,石壁验庄列。顾兹烟烬高,难试肤与发。护持终有物,远近同扑灭。趋凉寻木阴,气定始焦渴。三日冷官门,炙手犹可热,先生听我言,事细不堪忽。佧薪与去草,此理同一辙。勿谓草今无,火过茅已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