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过山矾又一春,经年池馆雨声新。别愁与水平添涨,诗梦随花黯化尘。
觞咏忍虚垂老日,溪山应识苦吟人。未须去后怜萧寂,鸥鹭江头尽切邻。
幼点之官瓯宁雨夜见过有诗用韵和之。清代。陈宝琛。开过山矾又一春,经年池馆雨声新。别愁与水平添涨,诗梦随花黯化尘。觞咏忍虚垂老日,溪山应识苦吟人。未须去后怜萧寂,鸥鹭江头尽切邻。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陈宝琛。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经七里滩①。唐代。孟浩然。余奉垂堂诫,千金非所轻。②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五岳追尚子,三湘吊屈平。③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复闻严陵濑,乃在兹湍路。④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彩翠相氛氲,别流乱奔注。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步。⑤猿饮石下潭,鸟还日边树。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暮。挥手弄潺[水旁+爰]。从兹洗尘虑。
和张伯雨寄揭曼石学士时揭奉旨祀岳渎留杭丐老。宋代。朱晞颜。昭代频纡眷,严祠侈报功。名山登异数,盛选属明公。雅志甘投散,新诗益启蒙。乾坤钟间气,湖海挹高风。剩喜词臣旧,还欣地位崇。归桡先顺济,予告亦留中。李令千奴富,相如四壁空。那知心暗折,转觉鬓先蓬。翰墨追遗老,江山迟此翁。鹤归横碧海,花发上离宫。故国人怀楚,仙都客自洪。君如滨寂寞,谁复起疲癃。落落真堪数,堂堂讵可攻。二疏增汉重,五鬼固韩穷。年至宁繁事,官优岂厚躬。春山乘款段,晓枕唱玲珑。娱老书千帙,归休屋一丛。重逢千里异,近别十年匆。技短株难劂,音希叩必鸿。已应惭宋玉,一赋大王雄。
建德溪行二首 其一。元代。鲜于枢。山截溪将断,川回路忽通。鸟声青嶂里,人语翠微中。玄圃参差是,桃源想像同。平生苦行役,翻爱打头风。
除夕过北寺 其二。元代。胡奎。岁朝万象最宜春,帖子题来醉墨新。今夜枇杷花畔雨,又添情思到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