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孙(一一九七~?),字长卿(《文溪集》卷二《寿安院记》作长翁),号朔斋。挚六世孙。寓蜀。曾知宛陵县。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知湖州。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提举广东常平,景定二年(一二六一)提举江东常平。官至宗正少卿兼中书舍人。事见《清容居士集》卷三三《师友渊源录》。...
刘震孙。刘震孙(一一九七~?),字长卿(《文溪集》卷二《寿安院记》作长翁),号朔斋。挚六世孙。寓蜀。曾知宛陵县。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知湖州。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提举广东常平,景定二年(一二六一)提举江东常平。官至宗正少卿兼中书舍人。事见《清容居士集》卷三三《师友渊源录》。
过刘忠显公乡县作。宋代。吕本中。疾风知劲草,世乱识忠臣。自古有此语,今代岂无人。刘公生东南,节义迈等伦。时危出一死,以捍胡马尘。遂令天下人,稍知吾道尊。至今生气在,凛凛凌层云。我行崇安野,瞻望彼高坟。流泽既未远,有子贤而文。会当广德业,早为建殊勋。此意苟不泯,楚人生伍员。
送署正请告还宜兴 其一。明代。黎民表。雉意感尼父,鸿冥说商山。风尘谁不厌,君早去人间。
雨中杂兴 其四。宋代。韩淲。客来难共语,客去宁自孤。未能高远引,非斯其谁徒。寥寥同心人,一逝不可呼。渊明醉即眠,所以爱吾庐。
次韵伯庸无题四首 其三。元代。柳贯。欲觅麻姑看海潮,径从织女问河桥。蓍茎宿露龟方息,竹实垂云凤已遥。白璧何资三寸舌,黄金偏恋十围腰。新来代地闻歌曲,尽擪秦声入管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