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纵笔三首·其三。宋代。苏轼。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北来的粮船未到,近来米贵如珍珠,半月不知饱和醉,这肚子好萧条好清苦。
好在明天是祭灶日,难得这年末岁尾,东家宰鸡,烤肉,备酒,定会饷我祭肉醉一回。
祀灶:祭灶神,古代五祀之一。汉以前祀灶在夏天举行。后传说汉代阴子方腊日晨见到灶神,并以黄羊祭之,因而大富,逐以腊日为祀灶日。旧时风俗多以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祀灶日。
膰:古代祭祀用的烤肉。这里“膰”当动词“馈”,进食于人。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大诗人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贬所再贬儋州(治所在今广东儋县西北,辖境在今海南省西部地区),时已64岁,且病魔缠身,正处于“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的困境。此年岁末,作《纵笔三首》。
参考资料:
1、陈祥耀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59-460
这首诗写诗人和儋州人民的深厚感情。起句写北方船只不到,儋州米价贵了起来,有“米珠薪桂”之慨。儋州当时耕种落后,产米很少,苏轼《和陶劝农六首》小序说:“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所产杭稻,不足于食。”所以“北船不到”,米价高涨是必然的。次句写在上述情况下,诗人半月不得醉饱,这也是实况,参看他在儋州的其他诗作可知。后二句写第二天是东邻祭灶之日,他们和诗人感情极好,会以祭品相饷。膰,本义为祭肉,这里作动词用,指送祭灶品,即送“只鸡斗酒”。“只鸡斗酒”,语出曹操《祭桥玄文》,切合祭品,用典精当。上二句写诗人自己的窘况,也写儋州的环境;后二句写诗人对邻人的信赖,从一件具体小事侧面反映他和儋州人民感情的深厚。这首诗的成功之处是以直截之笔写真率之怀。它直写诗人的渴酒思肉,直写对邻人送酒肉的期待,毫不掩饰,毫不做作,正如纪昀所评的“真得好”。诗写求酒肉,又写得这样真而不鄙。是否不鄙,就要看其“全人”,有待于“知人论世”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同吴居安入开善四首·过报德庵。宋代。刘子翚。循溪踏危矼,路入筼筜坞。森森翠棂间,一干横清雨。茶烟日月静,石壁轩扉古。尽兹北山旁,小胜无遗取。
居山。宋代。李复。居山不出山,日饭鲜盐酪。野菜芼山来,欢若屠门嚼。苍苍百岁翁,常如一日乐。人劝出山住,掉头终弗诺。子孙入市门,卖薪食羹臛。归来举糜杯,持匕意自恶。市门负薪飧,滋味固甚薄。甘脆前方丈,入腹毒于药。山翁意甚长,慎无厌澹泊。
赠从弟弘元诗。南北朝。谢灵运。毖彼明泉,馥矣芳荑。扬晔神皋,澄清灵溪。灼灼吾秀,徽美是谐。誉必德昭,志由业栖。憩凤于林,养龙在泉。舍潜就跃,假云翔天。饪以味变,台以明宣。言辞戚朝,聿来鼎藩。昔尔同事,谓予偕征。暌合无朕,聚散有情。我端北署,子腾南溟。申非授乖,饮泪凄声。缅邈荆巫,杳翳江湍。三千既旷,繇役实难。想像微景,延伫音翰。因云往情,感风来叹。寝处燕说,指辰忌薄。仳离未几,节至采获。静念霜繁,长怀景落。人道分虑,前期靡托。视听易狎,冲用难本。违真一差,顺性谁卷。颜子悔伤,蘧生化善。心愧虽厚,行迷未远。平生结诚,久要罔转。警掉候风,侧望双反。
古梅芳榭悄含英。冷香凝。满空庭。我共花魂,相对惜孤清。
更值众芳摇落后,捻吟髭,霜月下,最关情。罗浮梦断晓参横。
江城梅花引 即《江城子》,末多一句,似《行香子》、绝非《梅花引》,不知犯何调,姑俟博雅 咏梅。明代。俞彦。古梅芳榭悄含英。冷香凝。满空庭。我共花魂,相对惜孤清。更值众芳摇落后,捻吟髭,霜月下,最关情。罗浮梦断晓参横。句初成。自丁宁。从此一杯,歌底莫教停。化作玉鳞君便见,小桥边,篱落外,巳星星。
赠稚禅师。唐代。卢仝。春风满禅院,师独坐南轩。万化见中尽,始觉静性尊。我来契平生,目击道自存。与师不动游,游此无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