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庙大江干,萧萧树色寒。断碑荒草没,画壁古苔乾。
龙去春潮在,
题无诸庙壁。明代。王恭。野庙大江干,萧萧树色寒。断碑荒草没,画壁古苔乾。龙去春潮在,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王恭。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九叹九首 其三。明代。刘基。天有田兮不可以耕。山有龟兮不可以知咎徵。剡蒿以为梁兮削菌以居楹。匠石却走兮工垂拊膺。登高望远兮观四瀛。水东流兮日西倾。般纷纷兮各有营。我独展转兮从夜达明。
代上陈给事二首。宋代。林亦之。谢安旧宅翠云环,复见新墙月样弯。市近岂容三岛客,楼居须向九仙山。去天尚郁金门步,计日催归玉笋班。好与衣冠添盛事,一门三府照人寰。
寄谢蔡松江路教。元代。黄庚。一别丰标又一旬,尺书多荷寄殷勤。交游满眼谁知忆,契阔心独复忆君。蕙帐梦寒同夜月,松江人远隔秋云。明朝便买扁舟去,来访贞阳旧广文。
真帅。宋代。张明中。也不学肉作台盘与屏风,自然席上浮春容。也不学论功封侯为羹颉,无妨门外多车{上五去一中巛和冖下厶和牛}。看来不俭亦不丰,知渠别有个家风。嚅哜吾道为殽核,脍炙人口有诗筒。要知应酬任真意,略去繁文并缛礼。尽渠世熊谩炎凉,真帅堂中蜀君子。
颂古十一首 其九。宋代。释有权。佛手驴脚生缘,浩浩丛林盛传。直饶一穿穿却,未免十万八千。